评论:铁路调图更需铁运市场化加速

02.07.2014  17:34

鉴于铁路运输的市场化改革进度落后于价格上涨速度的事实,铁路调图需要更多地调和民众需求,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速度与成本,尤其要兼顾到火车票价过去相对低廉,对更广泛的需求群体的满足性。

中国铁路昨日零时起进行运行图调整,这是自2007年以来铁路最大幅度的一次调图。调图后,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到2447对,其中动车组列车1330对。

毫无疑问,新的列车时刻表,蕴含中国高铁的巨大发展,也将给民众出行带来更多方便快捷。然而,动车线路的逐步增多,火车票的价格也整体提高不少,可供人们选择的相对便宜的火车票价格的范围也相对减少了。

在很大程度上,铁路调图就是对消费者需求的调整。有的消费者愿意用较昂贵的价格,换取更快的速度和更舒适的环境,而有的消费者愿意忍受更慢的速度和不那么好的环境,以换取更低廉的价格。一般来说,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速度更快的动车组增多,收入高的群体可能会拍手称快,而收入低的群体则会有所抱怨。对于这样的“众口难调”,调整的平衡点在哪里?

这次铁路调图,动车组大大增加。中国铁路总公司考量的标准,不外乎一是要与中国高铁发展的速度相适应,二是要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实现更大化的企业利润。

从前者来说,截至目前,中国高铁总运营里程已突破1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可谓投入巨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高铁不能得到充分应用,显然是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损失。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动车组列车,从2009年的300多对,增至今年的1330对。如果中国是一个橄榄形社会,有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那么动车组的快速增加,自然与民众需求合拍,但现实并非如此。仍有不少人需要廉价的火车票价格,而不选择相对价高的快速。这要求铁路调图时,在追求方便快捷的同时,要更多地注意到不同收入群体的不同需求。

从后者来说,从铁道部到铁总的市场化改革,当然也赋予了铁总更多的市场化手段。铁总作为一个市场主体,需要在市场运作基础上,自负盈亏。这次调图中的一些举措,也反映了铁总的这种诉求。比如,专门就客专线路实行日常、周末、高峰三种运行图,票价也开始尝试浮动和打折。然而,市场化的含义不仅仅是价格浮动,更不是提速提价。市场主体的价格自主权,须建立在充分竞争的市场基础上。也就是,先有市场竞争,后有市场化的价格。在铁总一统全国的局面下,显然还没有建立这样的市场格局。目前的做法,多少有利用垄断谋利嫌疑。铁总不能只要价格自主权,而放弃引入竞争的市场化改革。退一步说,即使承认铁路网建设的自然垄断,至少可以在同一条线路上允许不同运营商参与竞争。

鉴于铁路运输的市场化改革进度落后于价格上涨速度的事实,铁路调图需要更多地调和民众需求,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速度与成本,尤其要兼顾到火车票价过去相对低廉,对更广泛的需求群体的满足性。(付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