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一铁路涵洞常积水 村民通行成“心病”

27.08.2014  14:21

   乐山新闻网讯(记者 李举涛) 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的成昆铁路,为人类在复杂山区建设高标准铁路创造了成功范例,堪称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但这条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却给峨眉山市桂花桥镇、九里镇的村民带来了烦恼,铁路下方一个时常积水的涵洞令村民出行成了大难题。

路人骑着摩托涉水过涵洞

   涵洞积水 村民通行成“心病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峨眉山市棬鱼村的铁路涵洞。涵洞长约6米,宽约5米,高2.5米,除了一条供人通行的过道外,里面还有一条宽约2米的水沟穿流而过。因之前遭遇了一场大雨,沟里的水早已漫至低洼的路面,使得涵洞内一片“汪洋”。记者粗略测量了一番,积水浅的地方有三四十公分,深的足有半米多。

  据附近村民介绍,自铁路建成以后,便有了这样一个涵洞,本是为了方便村民通行,却成了大家的一块“心病”。每逢雨天,路面上的水就会从高处汇流至涵洞内,如果遇到下大雨,连同沟里的水也会汹涌地倒灌到过道上,让人难以通行。村民们说,有时,积水深达1米多,不仅行人及自行车无法通行,就连机动车也只能望而却步。

积水深,摩托差轮子都要淹了

  记者了解到,由于该涵洞是连接桂花桥镇集市的重要通道,该镇优胜村、棬鱼村的不少村民都会由此去赶集,而相邻的九里镇宋湾、汪家、李桥等村落因距离九里镇集市较远,村民们也都就近选择在桂花桥镇买卖东西。可以说,这个涵洞几乎成了附近村民的必经之路。

  “我们全村1000多人都要走这个涵洞。”九里镇宋湾村6组组长马国辉表示,需要路过该涵洞的村民,保守估计至少有四五千人。

   村民过路 有时绕行半小时

  记者在现场观察了几分钟,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村民路过此处。一位骑自行车的小姑娘发现积水较深,只得停下来,推着车小心翼翼地“”过去。

  “太危险了。”一位经常骑摩托车经过此处的村民说,他每次骑车经过都提心吊胆,生怕连人带车摔进水里。这时,一辆轿车驶来,积水几乎漫过整个轮胎,溅起的水花发出阵阵臭味。

  “如果涵洞涨大水,你们怎么出去呢?”面对记者的疑问,村民们的回答很无奈:“就不出去了噻!”不过,如果有急事非要出去,他们必须绕道走很多“冤枉路”。

涵洞积水,小姑娘只好推车通过

  “有次我们去给老年人做体检,结果遇到涵洞涨水,绕了一大圈才赶过去,多用了半个多小时才赶到。”桂花桥镇棬鱼村乡村医生杨女士如是说。

  与桂花桥镇的村民相比,九里镇宋湾、汪家、李桥等村落的村民们对铁路涵洞则越发“依赖”。宋湾村村民称,由于村里交通条件落后,全村几乎所有人出入都得路过那里,然而,涵洞一旦涨水道路阻断,他们就只能绕道走小路,从泥泞狭窄的田坎上通过,再由嘉燕路外出,出行十分不便。

  “就是因为路太烂了,村里的经济作物都没什么销路,大家连蔬菜都不敢种来卖。”村民们希望,政府能出资将村道与嘉燕路连通,切实解决大家的出行难题。

   九里镇政府:打通村道资金缺口大

  带着村民们的心愿,记者联系了九里镇一李姓副镇长。李镇长说,在前期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峨眉山市相关领导在该镇宋湾村实地践行了基层夜话,期间有村民反映过此问题。当时,经初步测算,打通与嘉燕路的村道约有1公里的距离,包括道路硬化等预计需投入130万元,资金需求相当大。

积水涵洞

  李镇长表示,村道建设一般是按照“三个点”实施,即政府帮扶、村民自筹、社会捐助。而就目前而言,镇政府只能按照相关规定提供10万元的资助,资金缺口很大,故该项目一直未能实施。对于村民出行难的问题,镇政府一直都想办法,已向峨眉山市市财政局、交通局等打了报告,为项目争取建设资金。

   桂花桥镇政府:涵洞路面改造预计10月动工

  对于涵洞积水的问题,辖区桂花桥镇政府有无解决办法呢?为此,记者又联系到该镇政府党政办。工作人员余先生表示,该铁路涵洞积水的问题由来已久,成了制约该镇发展的一道障碍。为了解决该难题,镇政府曾安排专人用水泵进行抽水,但一直收效甚微。他们已多次给市上反映,寻求解决之道,决定对该涵洞路面进行改造。预计今年10月份,便会开始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