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警花杜萍 凋零在胜利归途

04.12.2013  12:09

    办公桌上的盆栽枝叶茂盛,但再也等不到主人为它们浇水了;邝云芬守在窗边,桌上晾着准备了一下午的饭菜,但她再也看不到女儿下班回来的身影了;小云还在伸手等妈妈为她穿衣铺床,张波每天晚上还等着妻子电话里的嘘寒问暖,同事们还等着她传回抓获毒贩的喜报……但这次,他们等到的却是永别。

    10月28日,奉命在云南省永德县执行查缉毒品任务的凉山州会理县公安局禁毒缉私大队副队长杜萍,押着4名贩毒嫌疑人返回会理时,汽车驶入施甸县旧城大田坝路段,翻下山洼,杜萍身受重伤,仍死死抱着案件卷宗和毒品,直到闭上双眼。

杜萍生前工作照。

    她的果敢

    敲窗举枪直指毒贩

    2005年,当时还在法制科工作的杜萍竞聘成为县公安局第一位禁毒缉私大队副大队长,一时引起轰动,大家纷纷议论一个女人能否吃得消这份工作,因这份工作一直与危险相伴,但她并不畏惧:“男人做的我也能做,还要做得更好。

    一男同事回忆,一次抓捕毒贩行动,毒贩躲在车内不出来,双方陷入僵局,这时,杜萍趁其不备用手枪握柄敲碎玻璃,双手举枪瞄准毒贩的头,使其投降,这次行动共缴获毒品12400克,创下了建县以来,缴获海洛因数量最多的一宗贩毒大案。“那种气势,比男警察都帅。

    在会理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工作的8年间,杜萍和同事先后破获毒品案件100余起,抓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800余名,缴获各类毒品27000余克,她的果敢征服了所有人,大家都亲切地叫她“杜姐”。

    她的细腻

    打过“交道”的都能记住

    一位同事说,杜姐工作时很“正儿八经”,说话很直,办事雷厉风行,而女人的敏锐和细腻,让她能从案情中找到突破。副大队长回忆,一次,杜萍的同事在商场内包被偷了,杜萍看到监控里小偷模糊的身影,便立刻说出了一个人名,民警根据这个线索很快找到这个人,果然他就是小偷,而他正好是杜萍曾经打过交道的吸毒人员,“只要你是吸毒人员,一个背影,一个声音,她就知道你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

    “她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为了能够更加系统地储存涉毒人员的信息,她把所有接触过的涉毒人员汇总起来,然后做出表格,备注上每个人的姓名,被抓的地点等。”同事说。

    她的坚韧

    三天三夜蹲点抓毒贩

    “她不愿把疲惫和痛苦留给大家,事实上,她承受着比男警察多几倍的痛苦。”副大队长说,2005年,杜萍在会理县三岔口蹲点等候毒贩三天三夜,最终将涉毒人员抓获,破获了建县以来最大的武装贩毒案,但在庆祝的人群中却单单少了杜萍。原来,从头至尾,她都默默忍受着例假带来的各种不适。

    丈夫张波在几十公里外的通安派出所上班,女儿在攀枝花上学,每次杜萍忙完工作已是深夜,但她都会跟丈夫和女儿打个电话或发短信。大队长石强说,连轴转式的工作让杜萍多年来都没休息过,唯一的几次请假是在丈夫或女儿生病时,就在临走前几天,杜萍曾向他提过休假,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还是等案子破完了再说吧。”哪知这句话却成了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

    她的尽职

    死死抱着案件卷宗

    10月26日,正值周末,杜萍抽空到攀枝花看望女儿,当她正为女儿铺床时,同事打来电话,要去云南永德县押解4名贩毒嫌疑人回会理,杜萍主动请缨,匆匆离去,没想到这竟是最后一别。

    28日中午12点20分,押解的汽车驶入施甸县旧城大田坝路段,突发车祸,翻下120多米的深沟。一位同车队员回忆,他第一个从汽车中挣扎出来,看到杜萍被挤压在车窗下,无法动弹,“先别管我。快,看好嫌疑人……救……人……”杜萍推开了队员施救的手。当同行的人被陆续救出汽车,杜萍才在同事的救助下爬出了汽车,这时,汽车再次翻滚摔落谷底,“肚子好痛,我恐怕是回不去了……”早已面无血色的她昏了过去,但手中仍死死抱着案件卷宗和缴获装袋的1747.2克毒品海洛因。14时40分,杜萍因伤势严重,经施甸县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记者 李天宇(会理县公安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