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变“钱袋子” 这产业年产值高达2万亿

16.06.2018  23:21
“菜篮子”变“钱袋子” 这产业年产值高达2万亿 - News.Sina.com.Cn
“菜篮子”变“钱袋子” 这产业年产值高达2万亿 - News.Sina.com.Cn
“菜篮子”变“钱袋子” 这产业年产值高达2万亿 - News.Sina.com.Cn
“菜篮子”变“钱袋子” 这产业年产值高达2万亿 - News.Sina.com.Cn
“菜篮子”变“钱袋子” 这产业年产值高达2万亿 - News.Sina.com.Cn
“菜篮子”变“钱袋子” 这产业年产值高达2万亿 - News.Sina.com.Cn
“菜篮子”变“钱袋子” 这产业年产值高达2万亿 - News.Sina.com.Cn
△蔬菜风景展 - News.Sina.com.Cn
“菜篮子”变“钱袋子” 这产业年产值高达2万亿 - News.Sina.com.Cn
“菜篮子”变“钱袋子” 这产业年产值高达2万亿 - News.Sina.com.Cn
“菜篮子”变“钱袋子” 这产业年产值高达2万亿 - News.Sina.com.Cn
“菜篮子”变“钱袋子” 这产业年产值高达2万亿 - News.Sina.com.Cn
“菜篮子”变“钱袋子” 这产业年产值高达2万亿 - News.Sina.com.Cn
“菜篮子”变“钱袋子” 这产业年产值高达2万亿 - News.Sina.com.Cn
“菜篮子”变“钱袋子” 这产业年产值高达2万亿 - News.Sina.com.Cn
“菜篮子”变“钱袋子” 这产业年产值高达2万亿 - News.Sina.com.Cn
“菜篮子”变“钱袋子” 这产业年产值高达2万亿 - News.Sina.com.Cn
“菜篮子”变“钱袋子” 这产业年产值高达2万亿 - News.Sina.com.Cn
“菜篮子”变“钱袋子” 这产业年产值高达2万亿 - News.Sina.com.Cn
“菜篮子”变“钱袋子” 这产业年产值高达2万亿 - News.Sina.com.Cn
来源: n.sinaimg.cn

  原标题:大商机!“菜篮子”变成了“钱袋子”,这一产业年产值高达2万亿元!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年产量将近8亿吨,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如今的蔬菜产业已经从昔日的家庭菜园逐步发展成为主产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蔬菜不但可以吃、可以看,还能衍生出一个新的产业,观光农业。

  蔬菜王国里的奇遇

  在前不久寿光菜博会上,很多种蔬菜都长得像树一样,挂满了果实,最特别的是这些树不用土壤,充分利用了空间,节约土地。

  这颗西红柿树,是水培蔬菜当中的一个叫深液流的栽培模式培育出来的。采用多干整枝的方法,把它培育成一个树体,它累计结果能达到六千多斤。

  还有长在空中的红薯,像这样的一盆可以结六七十斤,一棵算下来就可以结五百多公斤红薯。

  这里最吸引人的要数这个巨大的南瓜,重量达到300斤左右。

  在这里,到处可以看到现在最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最前沿的农业科技成果。与水培蔬菜方式不同,气雾栽培是将营养液雾化,直接喷洒到植物的根系上,给这种作物提供水分和养分。

  除了水培、雾培,还有更新的生产方式,一边养鱼一边种菜,这叫做鱼菜共生。用养鱼的水过滤消化之后供给蔬菜作物吸收,蔬菜吸收完了水又通过回水管回到鱼池当中,形成了循环农业。

  不用浇水,不用施肥,鱼池里的水就可以提供蔬菜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而在这个不需要自然光的植物工厂,通过人造光就能提供植物所需要的光照。

  在这个蔬菜风景展上,不仅大豆、南瓜唱起了主角,连普通的葱、姜、蒜都派上了用场。如果不是近看,还真看不出他们是由蔬菜装点而成的。

  工艺师们把蔬菜的颜色和形状进行合理的搭配,经过他们的精心搭配,各种由蔬菜组成的人物、风景造型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蔬菜风景展

  今年,寿光的蔬菜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98万人来参观,看到这些新奇特的蔬菜,人们也惊叹现代农业的发展速度。

  博览会上展示了蔬菜新品种260多个,新模式90多项,智能物联网控制、生物病虫害防治等先进技术100多项。很多人不只是来看热闹,他们是想了解和学到更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

  盐碱地变身“聚宝盆

  寿光北部地区,因为靠近海边,分布着很多晒盐的池子。这样盐碱化非常严重的土地往往很难长出作物。

  而在这里,隔着一条马路,却坐落着一排排蔬菜大棚,这里的土壤能够长出蔬菜吗?张钦亮的大棚就盖在盐碱地上。

  张钦亮在这样的土地上能种植蔬菜,用的是一种特殊的基质,是用沙子、炉渣和牡蛎壳加工成的,也就是植物栽培用的一种人工土壤。

  张钦亮一直对土壤改良很有研究,他长期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现在用来做基质的原料有不少,有的地方用椰壳,有的地方用火山石,还有的采用无土栽培,和这些基质比起来,张钦亮采用的这种基质成本比较低,还可以就地取材。不但可以就地取材,这种基质还能重复使用20年。

  张钦亮的大棚里种植9个品种的西红柿,是他从三百多个品种当中筛选出来的,这些品种非常适合生吃,同时口感比较好。

  什么时候施肥,施多少肥,张钦亮都会把数据积累起来,自己琢磨出一套管理方法,只要工人们按照流程数据来操作就可以。

  张钦亮的大棚里,还采用了水肥一体化,和传统的种植相比,可以节水三分之二,并且可以节约一半的肥料。

  好蔬菜需要好种子

  齐炳林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回寿光开办了一家企业,主做蔬菜育苗。现在正是育苗的季节,工人们正在准备育苗的土。

  工人们需要把这些基质加上白色的珍珠岩进行混合,然后才可以用于育苗。院子里堆放的都是刚刚从国外进口的基质,这种基质价格比国产的要贵3倍。但是齐炳林坚持用进口的基质,因为可以保证种苗的稳定。

  经过7年的培育,齐炳林自己研发了一个西红柿品种,他给这个品种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戴安娜,寓意着美好。

  戴安娜这个品种主要重视口味,有了好口味,经济价值也体现出来了。一株可以产生20多块钱的收益。

  戴安娜究竟还有啥和一般的西红柿不一样呢?

  在大棚里,工人们正在采摘西红柿。这种西红柿看起来个头都比较小,一株秧苗产20多个果实,在以往,这种比普通西红柿产量低三分之一的品种,农户是不会选择种植的。但是这种西红柿糖度高,口感好,因此价格比普通西红柿高很多。

  在大棚里,授粉的蜜蜂都是从荷兰进口的,它和国内的蜜蜂不一样,他们非常适合在大棚里授粉。

  在大棚里放一个蜜蜂盒子就可以满足授粉的要求,一盒子蜜蜂的价格是400元。

  目前全国蔬菜总产值已经超过2万亿元,占了种植业的三分之一,每亩平均净利润2000多元,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在西部贵州的山区,今年就减少了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加了高效经济的蔬菜种植,与寿光蔬菜之乡不同,那里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都不一样,他们是怎么把菜蓝子变成钱袋子的呢?

  贫困山区建起蔬菜大棚

  地处乌蒙山区的毕节,天无三日晴。即使下雨,农户们也不会放弃劳作。这里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地区。

  农户丁勋的地里堆放着刚刚买的黄瓜苗,趁着雨水充足要抓紧把黄瓜苗种下去。

  种了几十年玉米,丁勋也是从今年才开始改种蔬菜。虽然过去也在家里的小菜园种过蔬菜,但是在小菜园种和大规模田里种有很大不同。施肥,田间管理,很多技术都需要从头学。

  丁勋预计一亩黄瓜能挣三千至四千元。农户们普遍担心的蔬菜销售问题,丁勋并不担心,他的蔬菜采取了订单模式,他只管种,企业负责销售。黄瓜种苗还不够,下午丁勋要到附近蔬菜企业买种苗。

  买好了种苗,丁勋看到这里大棚的黄瓜长得非常好,和他见过的种植方法不太一样,他赶紧向技术人员咨询起来。

  冯树会告诉他,在种植黄瓜的时候需要把一些须拿掉,因为这些东西都夺养分。冯树会的蔬菜企业是当地从全国蔬菜之乡寿光引进的,希望他们能把自己掌握的蔬菜种植技术传授给农户。

  和山东相比,贵州虽然雨水充足,但也容易导致蔬菜病虫害。

  更让丁勋感到有差距的是,这样一个大棚,一亩平均下来蔬菜年产值最高能达到五万多块钱,而自己预计的年产值可能也就几千块钱。

  大棚里的黄瓜已经成熟了,丁勋也尝了一下,他发现这里产的黄瓜不仅卖相好,味道也不错。丁勋盘算着明年筹集资金自已也搞个大棚种蔬菜,那样收入会增加不少。

  实际上在毕节当地,已经有不少农户用大棚种蔬菜,开始见到了收益。

  蔬菜种出来,还要有销路,还要形成产业链,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如果只是提供初级产品,不但效益低,抗风险能力也不高。

  可以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蔬菜产业是突破点,怎么在科技、生态和安全上为农业助力,让菜篮子变成钱袋子。

责任编辑:桂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