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钱生钱 扶贫资金搭上专合社的“船”

06.07.2016  01:14

 

□记者 钟美兰

夏日炎炎,达州通川区魏兴镇大坪村贫困户杨耀银的院子里,几只鸡正在觅食,罗青华一迈进院子,杨耀银就招呼上了:“鸡苗啥时能发下来,搞快,今年就要摘帽。”“就这个月底,莫着急,来得及。”罗青华说。

罗青华是魏兴大坪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今年4月,通川区财政支农项目资产收益扶贫试点项目正式实施,100万元财政资金注入到合作社,股权量化到贫困户社员,自此,34户73人的脱贫任务与罗青华捆绑在一起。“光靠固定分红脱贫肯定不行,还得想其他法子,让他们今年摘帽。

脱贫难点贫困户没有劳动力

今年79岁的杨耀银,因车祸腿部落下残疾。“年纪大了,啥子都干不了。”杨耀银说。

罗青华说,合作社34户贫困户73人基本都像杨耀银一样。

通川区扶贫移民局局长桂洪波说,这是不少贫困户的典型现状,因病因残致贫,再加上年老体弱,劳动能力有限,即便有专项扶贫资金,无劳动力也空谈。如何让这部分贫困户脱贫,通川区“以钱生钱”,将钱交给“能让钱发挥最大效益的人”,贫困户占股分红。“贫困户都住在高山地区,龙头企业未必愿意去,唯有合作社,最接近贫困户,是能让钱发挥最大效益的‘人’。”桂洪波说,项目选择品牌硬、基础条件好、效益好的合作社实施,2015年财政支农项目资金收益扶贫试点项目总资金300万元,分别注入三个合作社,每个合作社各100万元。
      如何在合作社经营最坏情况下不影响贫困户的脱贫大计:上一年利润的10%到20%用来预留下一年度的风险控制基金,这一条款被写进了合作协议中,另外,固定分红被写进了项目实施方案予以执行。

魏兴大坪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其中一家。该合作社有社员242户,其中贫困户34户79人,社员以土地入股,获得土地流转金和年底分红,合作社种有李子33.3公顷、桃子20公顷,还有粮食作物等一共133.3公顷。起步两年是投入期,去年销售收入310万元,首次盈利,社员得以分红。“去年我分了70元。”杨耀银说,他将0.05公顷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去年获得了240元流转金和70元分红。
模式创新固定分红500元

按照项目建设内容,除了财政扶贫资金,合作社自筹50.9万元,总计150.9万元,用于修建机耕道路2.2公里、生产便道2.2公里、灌排水渠系30米,种植核桃树1万株,所有项目建设将于今年全部完工。

合作社的目的是扶贫困户。该项目实施形成固定资产收入76.5万元,将此笔固定资产按照股金比例量化到社员贫困户账户,平均资产量化到每户有2.25万元。“按照银行储蓄利率计算,今年每户固定分红442元,我们往上抛,理事会决定今年给每户贫困户分500元。”罗青华说,贫困户仅增收500元,距离脱贫还远,今年栽种桃子三年后才能挂果,项目的实施,倒逼合作社必须为贫困户找到出路。

合作社出面为贫困户脱贫再谋出路

有两个劳动力尚在的贫困户,罗青华安排他们在果园务工,靠务工收入,脱贫不在话下,其余32户,合作社理事成员和贫困户社员坐下来讨论后,一致决定养土鸡。

罗青华说,目前合作社已派人买鸡苗,预计月底可以发放第一批,每户30只,年底按照40元/公斤保底回收。杨耀银算了一下,30只土鸡,按照最低80%成活率,一只鸡卖80元,就是1920元,加上合作社固定分红500元,就是2420元。

桂洪波表示,即便脱贫,政策也不脱钩,贫困户在合作社占有固定资产,每年都按照股权量化分红,至于到底要分几年,还要进一步探索。

企业拿到比贷款更低利息的资金,解决了融资难,贫困户量化股权分红,解决了无劳动力和风险的问题。”桂洪波说。

记者手记

紧随合作社跟着挣钱

当贫困户没有劳动力,怎么办?以钱生钱,通川区的做法就是让无劳动力的贫困户紧随合作社,跟着挣钱。只是,贫困户投入的要素,不再是以往的劳动、技术,而是扶贫资金,甚至信贷资金。

贫困户作为个体,面临不确定市场,不管是搞种植还是养殖,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都低于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遵守市场规律,把钱交给他们,将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捆绑在一起,一方面解决了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另外一方面使扶持资金得以发挥最大的效益,这也倒逼企业必须经营好项目,和贫困户建立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才能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