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针灸基础教研室:针灸大咖打造“硬核”教育

23.05.2019  21:20

经络腧穴学》《针灸学》《针灸医籍选》《针灸各家学说》《穴位解剖》《经穴效应特异性》,这些神秘而富有传统特色的课程来自针灸基础教研室。

师资——

这里盛产大咖

看一组震撼的数据,你就知道,这里藏龙卧虎、大咖云集:教研室团队近三年共获得社会荣誉及获奖10项、教学类荣誉及获奖11项、科技类荣誉及获奖共9项,共发表科研论文18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最高影响16.538,主编或参编国家规划教材9部,学术专著4部。

针灸基础教研室以“一流本科教学、一流课程建设”为重点,重视教学,潜心教学,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包括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四川省十大名中医等,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平均年龄40岁左右,8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是一个积淀深厚、传统优良、综合素质高、教师梯队建设合理的教研室。

强劲的师资队伍为教研室“金课”打造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针灸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针灸学》,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针灸学——针灸理论与实践》。同时,整合院内教学资源及教学平台,打造“线上金课”——《针灸学》,获得2018年四川省省级精品在线开发课程项目奖。

教育——

一二三四”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引入循证医学教育评价,强调针灸推拿专业的教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知识的学习与获取能力、临床思维与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为导向。教研室将“双创”理念融入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科学研究为载体,以导师团队为保障,建设以科技活动和创业就业实践为核心的立体式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以创业实践教学、创业实践平台、创业实践台阶和创业就业效果评估的阶梯式创业就业能力培养平台,建设“一体—两翼—三融合—四全面”的针灸推拿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以中医经典理论传承教育为“主体”,创新创业培养为“两翼”,以学科专业、科研教学、专业教育与孵化实践“三融合”和项目全面支持、教师全面指导、课程全面贴近、政策平台全面扶持“四全面”的针灸推拿专业“双创”人才培养实践,收到良好育人效果,并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改革——

针灸走进“大数据

教研室近三年共承担课程十余门,年均2300余学时。课堂上,辩论式、竞赛式、问题式、互助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而互联网新时代新技术的运用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教研室积极引入数字化教学手段,主持编写了数字化教材《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和三维动态教材《腧穴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教研室研制针灸文献数据挖掘系统,为中医针灸古代和现代文献证据规律的挖掘和提炼提供了新的工具,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的能力,对文献挖掘的成果已引入10余所中医药高等院校针灸推拿专业的课堂教学内容。研制循证诊疗决策支持系统,构建临床教学模拟平台,提高了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施治能力,并在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推广应用。教研室还研发新型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和临床。“梁氏智能电针探测仪”实现针灸经络穴位客观定位、无创检测、针刺手法动态评价,医患互动等智慧医疗服务,提高了学生学习经络穴位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已在十八所实习医院推广应用。

故事——

一切卓越都源自平凡

享誉海内外的中医针灸大家,梁繁荣教授始终不忘作为一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长期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为学生授课,亲手指导学生进行针刺操作和临床实习。

2012年,当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50万元奖金时,他用30万资助贫困学生,面向全校设立了“繁荣创新人才”的奖学金,资助了一大批家境贫寒、品德高尚、成绩优异的本科学完成学业和开展创新研究。“这份有着特殊意义的奖金应该让它发挥更大的价值。设立奖学金就是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我们这项事业中来,共同传承和发展好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杰出的文化代表。这是我作为教师的使命,也是我对毕生梦想最好的注脚。

学生眼中的梁老师“不讲情面”,容不得半点糊弄,他要求问题不过夜、寒暑不停步。学生们谈到,“我们有时加班到凌晨一两点才将材料发给老师,没想到第二天一起床,就看到老师的批注和修改已经返回来了。”梁繁荣教授就是这样用一身正气感染学生,用一腔热忱爱护学生,用一腹诗书熏陶学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尊敬与爱戴。

 

严肃有爱的“大帝”和“芳姐”指的就是曾芳教授。“”和“”是她的教育风格,“”“”交织是学生对她的最真实的感受。她总是严格甚至苛刻地要求每一个同学在她面前准确无误地背诵出针灸经脉的循行路线。她常常针对不同版本古籍文献记载的细微差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师古而不泥古。在学生的朋友圈中,她既是令人敬畏的“曾芳大帝”,也是让人倍感亲切的“芳姐”。 

作为学校大学生科技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曾芳教授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本科学生一遍一遍、逐字逐句地修改学术论文,耐心指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实践。作为硕、博士研究生导师,她注重在每周一次的文献学习、每月一次的科研思维训练和日常的课题实施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学术道德。她常常教育学生不要计较于一次拒稿、一次失误,不要满足于一次获奖、一点收获,要往更高处看人生。她培养的研究生2人获得“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学生”称号,4人获得国家奖学金,20余人次获得各级各类奖学金。

同样为人才培养倾注全部心血,在平凡工作中执着坚守的还有,对教学科研认真负责、对患者热心服务、对学生言传身教的武平教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点燃学生阅读中医针灸典籍激情,深受教学好评的诸毅晖教授,以及走出国门展示中医药文化魅力,为中医针灸的海外传播做出努力的吴俊梅、杨洁、周海燕、陈姣、李政杰、孙睿睿等老师们。

(编辑:王其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