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的四川进行时
“金融扶贫”在四川已然成为一个热词,在它看似润物细无声的推动下,一系列经济金融领域的深刻变革和崭新面貌正在悄然发生并逐渐展现。
昭觉县的金融嬗变
“这里原来30%以上的群众没有金融信用意识,把银行贷款与扶贫资金等同看待,贷了款就像从政府领到扶贫款,根本没考虑要还。”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比尔乡阿呷布尔村,凉山州农信联社比尔分社客户经理尔古里呷告诉记者,过去每年,该社针对贷款不还村民发出的催收通知都超过100份。由于金融基础条件落后,导致当地金融信用意识差,因此获得的贷款更加有限。根据人行凉山州中支的统计,2013年末,昭觉县内仅有3家银行机构及1家保险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5.94亿元和4.03亿元,金融机构数量、存贷款规模都远远低于凉山州各县。
“从2013年开始,我们以昭觉县为重点,建立金融机构协助地方政府扶贫开发的工作机制。”人行凉山州中支行长吴彬向记者介绍,“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我们每年向昭觉县投放3000万元以上的支农再贷款,增加合意贷款增量。”吴彬表示,银行机构因此加大了对昭觉县重点骨干企业、民生工程、特色产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在昭觉县三岔河乡,有20家农户入围“金融扶贫惠农工程”项目。按照部署,昭觉县创建“金融扶贫惠农工程”省级示范县,银行机构分3年给该县授信3.97亿元,将惠及6家企业、36户个体工商户及5000户农户。
创建“金融扶贫惠农工程”四川省级示范县一年多来,昭觉县累计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3个、行政村45个,发展助农取款服务点144个。2013年该县新增贷款1.66亿元,是2012年全县新增贷款的3.86倍。
探索扶贫有效方式
“2013年,我们在四川推出了"金融扶贫惠农工程",充分发挥金融在支持贫困地区开发中的作用。”人行成都分行副行长李铀对记者说,该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序推进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
在完善政策体系、推动政银互动方面,人行成都分行在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印发了《金融支持四川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惠农工程”工作方案》,建立了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金融部门工作机制。为推动完善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调动各方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该行推动2013年获得财政奖补奖金较多的4家银行拿出部分奖补资金,分别与阿坝、凉山等4市州结对,由相关市州按一到两倍配套资金共同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专项用于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该行还开展金融支持扶贫开发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将金融机构扶贫工作纳入对金融机构的综合评价体系。
同时,人行成都分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入。2010年以来,该行已累计向贫困地区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197. 6亿元。目前四川已建成支农惠农创业示范基地211个,贷款金融机构共向示范基地发放贷款43.3亿元,帮助贫困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
“我们还加强信贷政策指导,探索信贷支持贫困地区的有效方式。”人行成都分行货币信贷处负责人对记者说,该行指导涉农金融机构在每个农业县至少选择一家经营规模较大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主办行”制度,对重点支持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一对一”服务。截至2014年6月末,涉农金融机构对四川重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为196.6亿元。此外,人行成都分行推动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开展扶贫小额信贷,截至2014年6月末,四川贫困地区农户贷款余额为651.5亿元,同比增长31.36%。
扶贫开发展现新貌
在人民银行的引导下,在川各金融机构陆续加入推进“金融扶贫惠农工程”的行列。“我们结合四川省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和高原藏区的区域发展规划,研究出台了片区金融服务工作及扶贫惠农工程政策意见,探索出各具特色、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模式。”农行四川省分行副行长陈实对记者说,该行以支持骨干交通网络建设为重点,实施基础扶贫。同时,该行以支持特色资源开发为重点,实施项目扶贫。
在人行成都分行货币信贷处,记者看到一组数据,显示了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在四川取得的成效。一方面是信贷总量保持持续稳定增长,2014年6月末,四川贫困地区各项存款余额为5003亿元,同比增加603.4亿元,增长13.7%;各项贷款余额为2158亿元,同比增加322.7亿元,增长17.6%。另一方面,金融扶贫开发组织体系日趋完善,商业性金融机构网点持续下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形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助农取款点协调配合及共同参与的金融扶贫开发新格局。截至2014年6月末,四川贫困地区拥有县级银行业金融机构312个,银行机构服务网点2871个,助农取款服务点2.35万个,小额贷款公司49家。
“针对经济基础薄弱制约信贷承载能力、配套机制不健全影响金融扶贫可持续性等问题,我们将通过健全金融扶贫工作机制、创新开展相关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推动金融扶贫工作取得新的成绩。”李铀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