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构建“党建+金融”扶贫模式——贫困村里来了“金融副书记”

03.07.2017  07:14

 

6月22日中午吃过饭,李安华开着车来到罗江县新盛镇金铃村村委会。“李书记,为什么我新办的卡查不了社保?”刚走进办公室就有村民进来咨询。
  在担任罗江农商银行新盛支行行长的同时,他也兼任着金铃村的“金融副书记”,每周二、四、五都会待在村委会设立的金融办公室,为村民开展各类金融服务。
  李安华“金融副书记”的新身份始于去年11月。德阳市委组织部、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德阳办事处联合推出了“党建+金融”惠民工程,探索基层党组织与农村信用社基层党组织“双基共建”金融惠农的扶贫模式,在罗江、中江等地率先确定6个不同类型的贫困村开展试点工作,选派涉农银行的党员业务骨干挂任贫困村党支部金融副书记。
  “金融副书记”进村,给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记者 吴晓彤

金融服务进村为村民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
  “李书记,我能再贷点款治病吗?”6月20日,李安华接到了金铃村村民杨大富的电话。原来杨大富在云南一建筑工地打工,上个月不小心摔断了手,需要自己垫付治疗费用,家庭贫困的杨大富只好向李书记求助。第二天,杨大富就在李安华的指导下拿到了5000元的贷款。
  这就是“金融副书记”的日常工作:为村民提供量身定制的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而其他相对基础的便民服务,则通过罗江农商银行设立的金融便民服务点来完成。
  金铃村的金融便民服务点,就设在贫困户李晓青家。
  “小李,帮我存一下钱吧。”6月22日一大早,60多岁的郑光英就来找李晓青。以往,郑婆婆手头有点钱就在家里到处藏,“现在不一样了,村里几乎人人都有了银行卡。”最近地里有些收成,她和老伴拿到市场换成钱后,就直接来到金融便民服务点存钱。
  这样的金融便民服务点,全县共131个,贫困户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存款、贷款等金融业务。而李晓青这样的贫困户也可以借此增收,“我们按每单1元的形式给予她误工补助。”李安华介绍。
  目前,像李安华一样被任命挂职的“金融副书记”,德阳共有222人。除了代办金融业务,他们还在农民夜校开设“金融讲堂”,将防电信诈骗、个人征信、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通过通俗有趣的形式传播给村民。双方支部还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定期向外出务工人员、创业农户、种植养殖户推送便民金融常识和惠农政策,提供线上金融服务。

贷款变简单评级授信后随贷随还
  “以前帮贫困户贷款恼火得很!现在好了,‘双基共建’解决了大问题。”金铃村村支书范云桥说,双方党支部共同组建了“联合评级授信小组”,共同对村民进行撒网式调查,对符合条件的473户村民开展了集中授信,还为村民建立了完善的经济档案,哪些村民信用度较高,谁的创业经验值得推广,谁需要信贷资金支持等这些问题都被一一记录在册,“授信后村民贷款实行无抵押无担保,随用随贷。
  金铃村6组的李又采是村里首个通过共建平台得到实惠的贫困户。他在代办点贷款5000元作为发展家庭微小项目的启动资金。目前扶贫小额贷款1年期执行利率为4.35%,但实际上德阳对愿意贷款的贫困户执行基准利率并享受利息补贴,李又采说:“现在贷款门槛低,利息基本不用掏,我们贫困户就敢贷了。
  在德阳,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村民正在享受着这一创新举措所带来的红利。截至5月末,德阳已对符合贷款条件的2.9万余户开展了评级授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万余户,授信金额2813万元,已为他们发放贷款779笔共2625万元。
  “金融进农村对贫困地区来说是个普遍性难题,单靠金融机构或者单靠政府都难以解决。”提及过去,德阳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存在着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对于农民来说,担保难、抵押难、贷款难往往是挡在其脱贫路上的拦路虎。
  “只有扫除小额贷款入村的各项障碍,激活金融的‘造血’功能,才能实现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景。”他表示,德阳市委组织部探索“党建+金融”优势,撬动金融杠杆服务脱贫攻坚,能够化解“有办法,没钱办”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