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金球奖华裔评审:中国电影人应着眼世界

25.04.2016  14:01
新浪国际对话左敏琳(图) - News.Sina.com.Cn
左敏琳采访2016金球奖和奥斯卡奖最佳电影原创主题曲得主Sam Smith。(受访者提供) - News.Sina.com.Cn
左敏琳采访星际迷航系列和X战警系列老牌影星帕特里克·斯图尔特(受访者提供) - News.Sina.com.Cn
来源: n.sinaimg.cn
新浪国际对话左敏琳(图)

  长期旅居美国从事新闻界工作、并担任美国金球奖少数华裔终审评审的左敏琳女士是金球奖90位评委之一,她每年一月都会参加颁奖典礼,从星光红毯到颁奖实况全程参与。新浪国际对话参加北京电影节的左敏琳女士,谈论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

   新浪国际:在您看来,金球奖和奥斯卡奖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左敏琳: 从组成成分来说。金球奖的成员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我们并不是产业界的人,没有所谓的投资利益,所以这并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奖项。此外,我们的奖项以表演奖为主,并没有所谓的技术奖。大部分的奖项像最佳演员、导演、剧本、配乐,这些都是作为观影者可以直接感触、评论的。这是我觉得我们和奥斯卡奖最大的不同。

  还有另外一点,金球奖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我们不仅评电影,也评电视。金球奖的成员是全年无休的,一直要睁大眼睛来看电影和电视,这是我们最大的不同。

  金球奖项分为喜剧/音乐和戏剧两大类类。针对片子的类别,长久以来有一个不成文的做法,由发行的片场提出他们的要求,委员会会另外开会讨论这个分类是否适当,再进行筛选。很多时候是由投片方提出影片类别,如果我们觉得合适,就会按照其申报类型评审。

左敏琳采访2016金球奖和奥斯卡奖最佳电影原创主题曲得主Sam Smith。(受访者提供)

   新浪国际:无论是民族、肤色还是语言、文化,在全球各个地方,好莱坞的电影都能够吸引无数人观看,您认为好莱坞电影影响普罗大众的秘诀是什么?

   左敏琳: 我想最主要的是因为好莱坞有百年历史。在它千锤百炼之下它又走在行业的最前端。好莱坞拥有先进的技术。在技术研发上令很多人无法望其项背,也只能跟着好莱坞跑。

  好莱坞的商业模式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人不断的追求视觉的享受和突破,也就有很多人会投入这方面的研发。好莱坞还有一个利器,就是它的明星制度。好莱坞明星是全球公认的,它的造星体系,没有身在其中是很难切实感受到它的力量。它的明星制度非常完善,片子天下无敌是有它们的道理的。

  从剧本来说,剧本是一个电影的灵魂。好莱坞的电影除了有一个好本子之外,还有一个很强的研发团队,他们不会不急着马上拍片,而是一直到它们确定“it’s the best of the best”才会出品。

  而从行销来看,行销是一个深广的学问,美国人在这方面做的特别好。好莱坞的产业链非常细密,像变形金刚一样,可分可合,而且分分合合自成一格,功力无穷,攻克全球。这些都要花时间耕耘。

  好莱坞电影票房在全球的优势,除了历史经验,创意科技以及成熟体系外,我觉得根本在人。

  电影在美国是生活的一部分, 也是教育的一环。也就是说看电影是一种生活习惯和态度。在这样的环境,观众对电影有一定要求,烂片很难生存,是一个适者生存的体系。 而由于美国电影产业的规模,许多人才愿意投入,这个生态就完整而茁壮。美国电影在世界各地都能引起共鸣,通过电影传递价值观值得探索。

左敏琳采访星际迷航系列和X战警系列老牌影星帕特里克·斯图尔特(受访者提供)

   新浪国际:您认为,中国电影需要向好莱坞电影学习什么?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和文化市场上和美国电影竞争的话,面临着哪些问题?

   左敏琳: 这个问题是比较深刻也比较复杂。这次在电影节我也和一些导演、制片人聊过,他们觉得在制片水准上,中国还有很大的学习空间。

  在编剧上比较有趣的是,怎样找到所谓的核心价值,这个也就是故事的卖点。另外一个角度是讲故事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怎么把一个故事说好,是不是要说一个中国的故事,怎么在其中融入一个价值观,这样一个价值观是多元的、包容性的,也许才可以有全球的发展性。

  中国已经进步非常快了,中国电影已经快速崛起,成长成为世界第二大市场,眼看就要超越美国,是全世界聚焦点。

  好莱坞片场模式有其历史渊源,然而中国市场崛起的时机不同,未来会如何发展还很难说。有点像X战警中的变异人,可以吸收世界精华,走出中国模式。

  我觉得比较大的问题是语言的隔阂,在语言和生活文化上的习性和发展,不是世界各国熟悉的。

  这不但是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比如欧洲国家、中东和其他一些国家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欧洲片也有这样的问题。今年在金球奖,我们也看到有一些中欧小国家开始制片。这是要长期的耕耘和交流才能达到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影人要把自己的位置定位成世界影人,而不只是中国影人。

   新浪国际:在好莱坞电影中,华人形象仍是少数,也存在刻板影响。您认为,怎样会让美国观众接受华人文化?除了中国功夫,中华文化中还有那些更容易被西方人接受?

   左敏琳: 作为金球奖少数华裔评委,我当然期待在美国看到更多来自中国的好电影。其实所有的会员对中国充满好奇,作为华裔评委,我也乐于扮演桥梁角色。我这次希望透过和中国影人在电影节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认识,参与金球奖的竞选。金球奖被誉为美国影坛开春第一大奖,同时也被称为是美国奥斯卡奖的风向球,对有意和国际接轨的导演是个绝佳的平台。虽然业界人士都听过金球奖,不过金球奖还需要进一步拉近和中国观众的距离。同时金球奖官网有即时影视动态,对关注美国电影电视的电影人是个很好的互动资讯来源。

  在我看来,现在的华人要把自己定位成全球人,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当一个人摆脱了肤色和文化的包袱,摆脱了私以为一定要有的传统或者界限,就会获得重生。表演也会改变,这就是一个演员的成长。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必太过执迷于形象,否则会挥洒不开。我个人觉得中西本来就不同,不一定要入境随俗,重要的是做自己,一定要理直气壮的做自己。(韩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