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被无情蚕食 中国举重在仁川遭遇滑铁卢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特派记者 薛剑)仁川亚运会举重比赛9月26日落下帷幕,中国队以7金5银2铜排名第一,但这一成绩比广州亚运会大幅退步。虽然排名金牌榜、奖牌榜第一,但仁川月光节日花园体育馆无疑是中国举重的“滑铁卢”——作为中国夺金自留地,中国举重到底是怎么了?
一年能“涨”18公斤
“直到现在我也没想明白,对手的进步为何会这么大!是不是我们的训练方式出了问题,还是哪个环节存在误区?”中国女子举重队总教练王国新对于中国举重队在仁川亚运会上的表现感到疑惑。其实,不仅仅是王国新感到疑惑,就连法新社的记者丹尼尔也感到不可思议,拿到冠军的中华台北选手林子琦以261公斤(抓举116公斤,挺举145公斤)的总成绩打破世界纪录,而去年的亚锦赛,她只举起243公斤。一年的时间,她提高了18公斤。在王国新看来,除了田源因伤病原因发挥失常,其他三个级别的选手都表现出了应有水平。“特别是邓薇,她拿出了自己全部本领,甚至在挺举阶段突破144公斤的个人极限,但丝毫没办法改变比赛的结局。”据一位长期跟随中国举重队的媒体人透露,目前国家队的训练机制一直是采用“经验+创新”的模式,“过去好的经验我们一直在用,同时又会学习和观察世界上更先进的技术,确保训练不会落伍。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次很多对手的水平在一年之内提高十几公斤,这几乎超出了举重项目的发展规律,至于什么因素,无人能说得清楚。”对于现状,王国新没有找借口,也没有避讳外界的质疑,“过去的辉煌已经过去,世界举重格局正在发生巨变,我们已经被甩开了。通过这次检验,中国举重人必须正视与对手的差距,回去后要想方设法反省,沉下心来努力训练,到了2016年,我们我们会打翻身仗的。”王国新说。
人才选拔制度值得商榷
有专家指出,中国队在过去十几年的优势是建立在东欧国家竞技水平整体下滑的基础上,才显出我们的“一枝独秀”。然而最近两年,世界各国的实力都开始回升,朝鲜、哈萨克斯坦、土耳其都已崛起。连续两天都有金牌入账,并接连打破世界纪录,中华台北队前举重协会理事长张朝同一度激动得老泪纵横。他告诉记者,“多年来,我们一直将中国队视为目标和榜样,梦想有一天可以超越。特别是举重项目,不是说你的名气大就能轻易成功,如果没有下功夫,自然就会被超越。”从事举重事业多年,张朝同始终坚信一个道理:“要遵循项目的发展规律,例如运动医学、 运动科学、以及心理学,这些理论层面的东西一定要坚守,不能怠慢。”而从现在的情况看,中国举重队的训练以及人才选拔模式都存在问题。伦敦奥运会前,当时成绩最好的田源莫名其妙地被王明娟代替。虽然这一人选的变换没影响金牌最终归属中国名下,但对于出自不同省份的田源和王明娟来说,影响则是巨大的。在中国体育奖励制度中,一块奥运会金牌等于两块全运会金牌。是田源,还是王明娟拿金牌,对两人背后不同省份的体育局官员来说,不可谓不重要。事前事后,舆论哗然,几无止歇。吸取教训的中国举重队,在决定此次参加亚运会的人选上立下硬标准:今年拿到全国锦标赛冠军者可以参加亚运会,第二名则参加世锦赛,“一切要体现公平公正”。然而有伤在身的田源虽然来到仁川,却根本不具有争冠能力。因此,她6次试举,居然5次失败,其中挺举没有成绩,可谓一败涂地。就连王国新也承认,“我们的选拔制度确实存在问题 ,今后会考虑让最健康、最优秀的选手参赛。”
后备人才断档是根本
中国举重丢掉金牌的原因很多。客观上讲,中国队的传统优势在被“蚕食”——竞争对手哈萨克斯坦队、中华台北队以及朝鲜队的崛起,都冲击着中国举重的优势地位;主观上,年轻选手参赛以及受伤病困扰等也都是接连失利的原因。还有一个“难言之隐”——后备人才断档。中国男队副总教练于杰说,人才短缺是中国举重面临的重大危机,这直接导致了人才选择余地变小。练习举重的人越来越少,在于杰看来已成为“一种不可逆的形势。”此前,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周进强也表示,“中国举重的人才群体比较单薄、断层现象严重。即使现在还不是低谷,至少也是不容乐观。”为何如今练习举重的孩子越来越少?训练艰苦、枯燥是原因之一,而作为基础体能项目,举重的观赏性不足、难走职业化之路,也导致了其影响力的萎缩。据了解,相当一部分举重运动员来自农村家庭,但随着体育金牌效应的逐渐减弱,这些孩子希望借金牌改变未来的诉求也在减弱。此外,由于过分强调专业训练而忽视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旦这些运动员不能有所建树,他们退役后可能面临着生存窘境,这也令孩子们对举重望而却步。中国男队副总教练于杰给记者举例,过去一个省的比赛会有400、500人参加,如今男女加一块也就100多人,基层群体越来越少,为国家队输送人才的管道就会被堵。“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国家队过去一个优势项目会有5、6个高水平选手,到现在只有1、2个,甚至更少。我们的教练都担心这种局面会持续下去,想破解都难。”于杰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