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悦读】曹野:读《大数据时代》有感——未来大学发展趋势之我见

16.12.2014  12:53

 

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这可以算是一次真正的第三次科技与工业革命,它不仅使人类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同时也渗透到社会结构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这场革命正在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转变,“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兴起。这种以互联网技术而兴起的思维方式以及产生的相应生活方式正在悄然改变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所有方面,包括被誉为人类精神家园的地方——大学。

本人近日有幸就这一话题与在全球具有极大影响力一书《大数据时代》的中文译者周涛教授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周涛教授年仅27岁就被电子科技大学聘为特聘教授,成为当时四川省最年轻的教授。同时周涛教授也是电子科技大学互联网科学中心主任、博导。本人就以下观点与周涛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一、互联网革命与大数据时代为高校传统教育所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一项要冲破国界的技术,并且互联网技术真正助推了全球化的实现,真正让地球村成为可能。封闭的高墙与壁垒在润物细无声的互联网面前如同虚设。同时,互联网的这种开放性和侵略性也正在悄然对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一方面,网络化、虚拟化的大学正在崛起,商业的嗅觉已经敏锐地嗅到了大学教育这块肥肉,并为之蠢蠢欲动。早已闻名遐迩的可汗大学,MOOC的前身:各类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等形式早就在西方发达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在,腾讯也在办大学了,果壳网也在高歌猛进,各种不同形式的网络课程、MOOC课程也正在席卷中国大学的教育市场,这是一场离我们越来越近的传统高等教育变革,谁也无法阻止这场变革的发生。这类网络化、虚拟化的大学将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开放性、包容性、以及获取用户的能力、甚至是整合各方资源的能力。这将是资本与教育的又一次完美结合。这种模式虽然现在并不能颠覆传统的大学教育体系,但是虚拟化、网络化的教育方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大学生接触教育的方式与渠道,教育资源将变得更加的平等,谁都有权利以更加方便与高效的方式获得知识。这股正在掀起的虚拟大学浪潮绝不仅仅是一种公益行为,我们一定不能忘了这种行为背后还有那支看不见的资本巨手,它的趋利性会让这种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歌猛进,渗入到每一个大学生的笔记本电脑、每一个大学生的移动电话、直至最终渗入到每一个大学生的心灵深处。届时,传统高校的大学生们将可能存在两种心态:一方面,学生们为了拿到教育部认可的文聘,不得不老老实实去上大学传统教育课程,去认真备战迎接他们的每一场考试。也许他们早已不对自己所在专业和课程感兴趣,但是他们为了生活和工作,被动的接受了传统的大学教育体制;另一方面:当他们回到寝室,他们会打开电脑,输入网址,进入到世界最好大学的门户网站,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课程,观看世界最好的教学视频。除了不能与屏幕里的教授与同学实时互动外,他们能够完全、甚至比现场更好的吸收屏幕里教授所讲的任何内容。这是一种主动的学习,也是一种自由地学习,更是一种发自内心对知识的渴望。

这还不是全部,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互联网世界一个经典的效应:那就是“赢者通吃”,这种效应简直就是要把“马太效应(即强者更强、弱者更若)”发挥到了极致。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高等教育的融合,一定会加剧马太效应在大学间的作用。顶级的大学将通过互联网技术、MOOC课程等方式更加自然的扩大自身在全球的影响力,而其它高校将面临互联网马太效应所带来的挑战,要么通过变革变得更好,要么在这场悄无声息的战争里逐渐沉沦。甚至有一些学者提出了更为极端的想法:从理论上讲,每一门大学课程在全世界范围内只需要一位任课老师就足够了,这是否意味着大学的消亡呢?答案也许没有这么极端,我们需要的大学不仅仅是一所能够上课的大学,因为我们人生当中最值得回味的青葱岁月就在大学校园里度过:与初恋情人漫步于校园林荫小道的那种纯真、与室友产生患难感情的那种真挚、与同学唇枪舌剑对一学术问题争论的那种热烈,难道都是冷冰冰的电脑显示屏能够替代的吗?

二、互联网革命与大数据时代为高校传统教育所带来的转变与机遇

互联网不是万能的,就像它无法替代大学留给每一个人那种最动人的记忆一样,它仅仅是在打破固有教学的模式上、在消除信息的不对称上、在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上大大提升了效率,而在大学积淀了上百年的文化面前、在大学作为高尚灵魂的归属地面前,其力量却又显得十分渺小。文化,才是一所大学最本质的灵魂。我们选择一所大学,不仅仅是去获取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也是用自己最宝贵的年华去感受和领悟一所大学的文化。互联网仅仅颠覆了人们创新和求知的手段,但无法改变人们创新和求知的欲望,而大学文化却可以。因此,对于大学而言,互联网只是标,而大学文化才是本。

因此只要我们能够牢牢抓住这个本,创新的使用这个标,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浪潮下,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机会。与此同时,互联网世界在存在“赢者通吃”特征的同时,还存在另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弯道超车”。我们可以在商业世界中列举太多的例子,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可以让竖立百年的传统商业巨人寝食难安,阿里巴巴就是典型,短短十多二十年时间,一个默默无闻的大学英语教师就通过互联网世界成为了中国新的首富。因此,互联网世界也是一个最能够创造奇迹的地方。而对于大学,谁能够最先准确把握住互联网与传统教育模式相结合这种新型O2O(Online to Offline)的趋势,谁就最有可能“弯道超车”,后军崛起!

对于互联网与传统教育模式相结合的趋势,我本人有以下几点预测:

1、互联网课程将在未来的大学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的比例,特别是通识教育课程和基础教育课程。而一所大学所具备的尖端科研能力将越发成为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其科研和实践本身的过程是无法仅仅通过互联网技术完全取代的,因此一所大学的研究生院的实力强弱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一所大学的竞争力水平。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反过来才有声誉和资本产生其科研领域好的MOCC课程,从而成为马太效应中的强者;

2、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大学的管理更精细化。唯有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大数据技术,我们可以更有效的甄别出不同品性的学生,并采取更加个性化和灵活性的手段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培养,真正实现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3、大学的疆界效应将被削弱。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开放的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将使不同大学的大学生之间产生更多的交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大学间就会存在许多虚拟的网络社团,它就是由不同大学间具有相同爱好和兴趣的大学生构成;

4、沙龙文化将成为重要的大学文化。互联网课程可以替代一位大学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传授过程,但是它无法替代一位大学导师的功能,也很难替代学生间就某一问题进行当面自由的探讨过程。因此,大学的沙龙文化应该更加的被突出出来。这种线下学生与导师的沟通、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正是构成了一所大学独有的文化与氛围。而越是有效的这种沙龙文化,越将提升这所大学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因为我们知道,有无数的科技创新以及商业创意都是通过这种无意间的彼此交流而被创造出来。让我们看一看硅谷的例子吧,硅谷之所以是今天你的硅谷,因为硅谷有一所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棕榈大道正前方是大学街,它被当地人称为“梦想大街”,无数的伟大商业项目就诞生于这条街两旁众多的咖啡店和自发沙龙里。这就是一种无形的斯坦福大学文化。互联网文化淡化了人与人间的感情,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疏远;而大学沙龙文化却可以拉近人与人间的距离,并在无意间由思想的碰撞产生人类智慧的火光。也许,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大时代里,大学的灵魂就分散在这一间又一间惬意的小咖啡馆里。

在数字化引领着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变革的西南交大,“数字化战略”已同“人才强校主战略”“国际化战略”一起被列为学校实现“超常规、跨越式、非线性”发展的强校兴校的一项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要战略。开展与大数据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前沿研究,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在大交通、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在不断提升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将有助于学校强力推进“工科登峰、理科强基、文科跨越、生命振兴”学科行动计划。开展“数字化战略”,是学校党委着眼未来的一项战略性部署;发展好“数字化战略”,西南交大就必将以一流的科技创造力、学术竞争力和思想影响力,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并引领世界科技的发展前沿,服务国家、引领社会、造福人类。


作者简介:

曹野,现任职于交通大学信息网络中心,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曾赴香港理工大学担任研究助理,研究兴趣为互联网时代下技术发展、互联网思维及大数据对未来大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