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两项重点改革财政资金如何“四两拨千斤”

22.10.2015  11:44
  以后财政资金的支持方式将发生改变。10月20日,省财政厅发布财政支持发展方向转变两项重点改革。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点,是财政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支持,由以前直接补助补贴的方式向市场化股权投资方式转变,由一次性投入向循环使用转变。我省将建立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力争今明两年推动全省建成50支左右政府出资的产业基金,预计全省基金总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产业基金如何撬动社会资本,达到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果?10月21日,记者采访了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学者。

   【亮点】

  财政资金不再一次性投入

  财政资金的支持方式发生改变,将发生什么样的“化学效应”?“四两拨千斤。”省发展改革委副巡视员郭林华解读说,这种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把省政府产业发展政策目标与投资者追求、投资者资源,以及与被投资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化学效应”并不止于支持方式。

  数据表明,截至上半年,我省境内注册的股权与创业投资类企业达1076家,累计投资项目达330个,但所投项目主要以偏成熟期、扩展期的企业为主,偏早期、创始期、发展期的创业投资比较少。

  省财政厅副厅长陈书平介绍说,此次改革明确,财政资金的支持重点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新兴产业,特别是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和军民融合产业;中小微企业、“三农”、精准扶贫等特定对象的融资难;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重点项目。“省上成立产业基金来关照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对我们这种初创企业是利好。”成都电桩公司创始人先越说。

   【节奏】

  三批次推进产业基金群组建

  组建产业基金是否有了清晰的时间表?陈书平给了肯定的答案。目前,省政府出资的四川产业振兴发展投资基金、中铁高端交通装备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已投入运行。省财政厅正按照“三个一批”的改革方案推进基金组建工作——

  即将建成一批,力争今年年底前建成并投入运行。省政府已批准设立信息安全和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国家发改委已批准设立海特航空创业投资基金、天河生物医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雅惠新材料创业投资基金;财政部会同相关部委已批准设立四川农产品流通发展基金等产业基金。上述基金政府出资20亿元以上,基金规模达150亿元。

  已经启动一批,计划今年基本完成组建、明年正式投入运行。近日省政府常务会决定筹建四川省健康服务业投资基金、四川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等八支基金。该批投资基金财政出资26.5亿元,基金规模约200亿元。

  此外,还将规划筹备一批,针对铁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军民融合,文化、体育事业等重点领域,研究论证和规划准备一批基金,在明后年适时启动组建。

   【焦点】

  如何才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组建产业基金的关键问题,在于政府出资之后,如何吸引社会资本跟进响应。

  西南财大金融学院副院长周铭山表示,政府要意识到,产业基金只有市场化运行,让参与其中的社会资本盈利,才能良性运转。

  这与省财政厅的想法不谋而合。陈书平介绍,此次改革在制度设计上有许多创新。基金股权结构安排上,支持引入优先级出资。优先级出资不仅获得约定的基础收益,还可以分享超额收益;在基金投资空间范围,放宽比例限制条件,我省规定基金投资于四川省内企业的比例不低于基金总规模的60%,这一比例相对更宽松,充分体现了省政府对产业基金投资空间的开放姿态,意味着基金管理机构拥有更多的自主空间;基金收益分配上,对基金管理机构给予奖励,基金年收益率不低于当期人民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前提下,省财政可将其享有收益不超过30%的部分用于奖励基金管理机构。“专业化才能造就投资价值。”同盈资本投资总监曹辉认为,政府出资成立的基金,要有专业化的投资咨询团队和明晰的运作规范,这样注资方才有信心。(记者 李欣忆 陈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