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重在规划 扶贫务求精准

16.09.2014  11:25

  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等一系列自然灾害的洗礼,四川省部分极重灾区的面貌如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基本恢复并超过了震前水平,一批经过重新规划、精心建设的特色产业成为托举震区发展的新动力,也成为了各民族一道迈向全面小康的依托。

  9月上旬,全国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委员考察团来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绵阳市北川县,前往汶川县映秀东村、水磨羌城,北川县吉娜羌寨、通用航空产业园、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等地,实地考察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特色产业发展、扶贫攻坚等方面的工作,了解当地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

  在举国上下的大力援助和对口省市的具体援建下,汶川、北川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以北川为例,2013年北川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48亿元,增长9.7%,是震前的2.6倍;财政总收入是震前的5.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是震前的2.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震前的2.7倍。

  再度来到这片曾经让全国人民揪心牵挂的地方,揭新民委员的心绪有些起伏,“当年的满目疮痍已经几乎看不出痕迹,汶川、北川的新生令人感到欣喜。”揭新民高度评价了几座新城镇的规划设计,“从基础设施等硬件来看,这里的小城镇建设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下一步一定要规划好相关产业的发展,引导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有机结合,让各族群众真正能够依靠产业发展走向富裕。

  正在规划建设中的通用航空产业园位于北川新县城的西部,这片面积为3平方公里的园区内,规划建设一条长1000米、宽30米的飞机跑道,一条平行滑行道,4条垂直联络道,以及8800平方米的机库。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北川发展的新引擎,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有机会乘着北川产的飞机鸟瞰新县城,到这里的航空培训学校里考取飞机“驾照”。

  “通用航空产业是未来非常具有市场前景的产业,随着政策的不断放开,将来越来越多的人会拥有自己的私人飞机,相应的拥有航空驾照的‘飞机司机’也必定成为紧俏职业。”窦晓玉委员非常赞同北川人的发展眼光,并详细询问了园区的发展规划。“北川的新县城距离绵阳市较之老县城更近了,这为我们依托绵阳雄厚的科技资源发展新兴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北川周边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空间巨大,这些都为建设通航产业园、发展支线航空奠定了坚实基础。”园区的负责人介绍。

  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产业也在复苏。美丽逼真的羌绣、栩栩如生的草编工艺品、充满羌族风情的民族歌舞、山林掩映中的羌寨,都成为震后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元素。“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而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则是新时期北川、汶川留给世界的名片,希望借助这张爱心凝集的名片,真正让群众能从发展中得到实惠。”刘巍委员表示。

  灾后重建以来的汶川、北川,群众住房条件显著改善,民生得到明显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考察团的成员同样为这些成绩感到高兴,然而,相比较城镇地区的恢复情况,很多远在深山的地区还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发展形势,交通不便、生态脆弱、人才严重匮乏是导致这些地区难以脱贫的“三座大山”。

  考察团在充分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换意见后提出,一定要加强未来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变以前“撒胡椒面”的普惠式扶贫为根据具体地区具体情况的精准扶贫。“要像医学上的靶向治疗和农业上的滴水灌溉一样,采取更为实际、更有效率的扶贫方法,为每家每户的致富开出对症下药的方子来。”王尚旭委员说。

  “上帝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也同样会打开了一扇更加便利的门。”考察过后很多委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他们留下真知灼见、留下真诚建言的同时,也将深深地祝福汶川、北川以及整个四川民族地区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