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房变商铺 重建新机遇天全县重建户李金祥过上好日子
“新房建好后,临街四间门面成了抢手货,一年4万元的租金收入是原来的8倍。”11月29日,天全县新场乡新场村下街村民李金祥谈起灾后重建给他带来的实惠,“‘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天全县委、县政府提出要让广大群众‘建好新房子,过上好日子’,这个目标在我身上体现了。”
目前,新场乡768户重建户中,已有95%以上农户完成修建,90%以上搬进新房。不少农户合理利用新房,经济收入有了明显增加。
新房宽敞明亮
新场乡场镇上,李金祥老人的新房一楼已经装饰一新,成了农村信用社的营业厅;二楼,沙发、茶几、电视摆放在客厅,地面和楼道贴上了磁砖;三楼,阁楼的阳台种着小菜、养着家禽。
李金祥老人家有6个人,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中,老人的老宅成了危房不能居住,如果重建新房一共要花费35万元左右。
“这么多钱怎么拿得出来?就算欠账建新房,今后的生活又该怎么办?”地震后,李金祥想到重建新房就感到沮丧。
随着国家、省、市、县的灾后重建政策陆续出台,李金祥拿到修建新房的贴息贷款,加上一家人的生活补助和建房补贴,让李金祥吃下了定心丸。
李金祥说,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许多农户建不起新房。
修房的钱有了,李金祥有了希望、有了动力,在去年7月开建新房,用6个月完成房屋建设,于今年春节前搬进了新家。
一年收入翻几番
建房之初,李金祥还有些担心新房建起来后生活怎么办,但新房修建起来后,他很快就将底楼门面出租,获得了比以前更多的收入。
“4·20”芦山强烈地震后,改造后的新场乡场镇门面房租增加,翻了几倍。
以前住在老房子里,门面收入是李金祥一家想都没想过的;现在,他的新房临街,地理位置有优势。房子刚建好,4间门面就以一间1万元一年的价格出租出去。门面出租后,李金祥又利用门面旁一个12平方米的通道办起复印店和农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
“我一共有4间门面,一年租金收入4万元。现在就是不外出打工,一家人的生活费也不愁了。”李金祥说,搬新家后居住得非常舒服,传真复印和门面租金让一家人每月人均收入达千元,是以前住在老房子里无法实现的。
农房重建中,新场乡和李金祥一样依靠政策和资金补助,又通过自力更生,在震后走上致富路的农户还有许多。
“我乡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户的收入,或以务工的方式来解决灾后重建农户收入方面的问题,全乡768户重建户的总体收入比原来多。”新场乡副乡长李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