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业委会”:让群众说了算!

14.01.2014  14:49

原标题: 重建“业委会”:让群众说了算!

□新华社记者 董小红

重建成不成功,要看群众满不满意;出现矛盾纠纷,也靠群众解决。

芦山灾后重建中,一些乡村“发明”了由群众代表组成的“业主委员会”,从选房址到谈价格,从管资金到监质量,从集建议到理纠纷……群众自己“当家作主”,很快在灾区遍地开花。

与其政府大包大揽,不如让百姓说了算

2013年12月14日,记者来到芦山县芦阳镇黎明新村聚居点建设现场,远远就看到一栋栋别墅般的小洋楼已具雏形,新颖、漂亮。

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中,黎明村损失惨重,全村120户房屋倒塌,500多户房屋受损严重。

震后两个月,黎明新村聚居点建设开工,计划安置128户农户,是全省地震农村灾后恢复重建第一个开工建设的项目。“这么快动工,得益于业主委员会的建立。”芦阳镇党委副书记彭德华说。

灾后重建工作启动后,房屋倒塌的村民都希望能快点重建房屋,但当时人工涨价、建材缺乏。有什么办法能又快又好地把房子建起来呢?彭德华告诉记者,考虑到黎明村的地理位置和将来产业发展,村上决定采取统规联建的方式。“政府统一规划建设新村聚居点,负责投入资金建设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村民以后还可以互相照应,何乐而不为?

但是,房屋建成什么样?新房内外如何布局?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乡镇干部反复商量,都没有好的方案。

这时,有人提出,“与其政府大包大揽,不如让百姓自己说了算!”在会上,乡镇干部们认为应该建立业主委员会,让群众自己作主。

很快,村里组织全体联建农户选举了13位业主代表,灾区新村建设第一个业主委员会应运而生。“建立业主委员会,户型选择、质量监督、资金监管……都由业主们商量决定,调动起了大家的积极性,聚居点的建设很快动起来。”黎明新村业主委员会副主任齐学军说。

棘手问题迎刃而解

一大早,隆兴村小坎卡组业主委员会组长李可鑫就戴上安全帽,匆匆到工地上转悠,这是他每天的必修课——监督房屋建设进度和质量。

隆兴村村委会聚居点计划安置农户60户,包括骆家坝组和小坎卡组的村民。为了推进新村聚居点的建设,他们也开始借鉴黎明新村的经验,10月中旬,村组干部多次召开户长会,由联建农户推选成立了各村组业主委员会。

业主委员会成立了,但协调各方意见还是一件很棘手的事儿。“众口难调,业主们对户型价格的想法都不一样。”隆兴村党支部书记施学兵坦言,委员们要先把业主们的各种意见收集起来,与施工方洽谈,再开现场协调会,三方进行当面沟通。从材料、质量到价格,反复谈判。

有时候一个问题从傍晚争论到半夜,第二天又接着谈。”李可鑫回忆说,其中,价格问题是村民与施工方争论的焦点。经过几次反复谈判,施工方作出让步,最终以850元一平方米的价格成交。

业主委员会功能逐渐完善,专门设立了质量监督组和资金管理组,对聚居点建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把关。”李可鑫说。今年56岁的他,长期在外地建筑工地打工,在村里颇有威望,被推选为小坎卡组业主委员会的组长。

11月中旬,他和骆家坝组业主委员会组长骆云富发现新拉来的一车砖质量有问题,及时向村里和施工单位反映,查出是供货方的疏忽,立即重新调换了一批砖。

我的新家也在这里,我了解大家对新家的期望,肯定会把房屋的质量监督好,不能有一点马虎。”李可鑫说。

遍地开花的重建“大管家

如今,业主委员会已在芦山灾区遍地开花。在业主委员会的“监督”下,一幢幢新房矗立起来,灾区新村建设如火如荼。“大家一起开会商量,把问题都理顺了,建房的速度就快起来了。”齐学军说,目前,黎明新村规划建设的128套房屋已经有50余套封顶,部分村民搬新家过新年的愿望即将实现。

业主委员会就像‘大管家’,不仅管重建进度,还要管村民之间的纠纷。”黎明新村业主委员会主任任俊德说,村民对选房各有要求,有的想要靠近公路的,有的想要中间一点的,在选房时可能发生争吵。通过业主委员会商讨后,大家达成协议,房子建好后,采取“抓阄”的方式,谁都没有意见。

在住房重建中,产业发展规划也提上了业主委员会的议事日程。黎明新村征求大家意见,特地拿出80亩土地用于农业产业发展,未来将建成以珍稀树种、花卉等为主题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

新村重建就是要群众广泛参与,建设大家满意的新村。业主委员会尊重民意,充分发挥了灾区群众重建主体作用,体现了灾后重建民生优先的理念。”彭德华说。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