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经济缘何逆势而上

23.05.2014  14:31
核心提示:数据显示,重庆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82亿元,同比增长10.9%,较全国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目前国内经济处于增速换挡、政策消化和结构调整阵痛“三期叠加”,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而重庆经济缘何实现逆势而上、开局良好?   地方一季度经济观察·重庆篇本报记者

  王小妆

  吴富强

  数据显示,重庆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82亿元,同比增长10.9%,较全国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目前国内经济处于增速换挡、政策消化和结构调整阵痛“三期叠加”,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而重庆经济缘何实现逆势而上、开局良好?

  通过三次产业来看,重庆第二产业依然明显突出,增加值1688亿元,增长12.9%。

  其中,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879亿元,同比增长15.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可谓对重庆经济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支撑动力。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企业效益大幅增长

  通过数据不难看出,汽车和电子产业的“双轮”驱动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较大,达到64%。全市共生产汽车62万辆,增长23.9%,高于全国水平13.1个百分点,实现产值860亿元;生产计算机1393万台,增长23.8%,电子产业实现产值761亿元,增长26.2%。此外,打印机、水泥、铝材也有明显增长。

  “这两方面的持续支撑其实表明了自主创新方面的能力增强。”重庆市经济信息中心主任易小光表示,虽然汽车是传统产业,但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开发、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带来持续动力。

  以长安系车企为例,一二月份,售出42万台车,同比增长25.6%,新蒙迪欧、翼虎、锋驭、CS35等新产品及畅销车型产销两旺。其中自主品牌的轿车比行业发展更快,“重庆制造”汽车成为重要增长极。

  同时,企业效益大幅提高。1—2月,规模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55亿元,实现利润101亿元,增长71.7%。其中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50亿元,增长1.7倍,拉动全市利润增长53.1个百分点。“收入增速高于产值增速、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幅的态势得以延续,稳中增效,稳中提质的成效进一步凸显。”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外向型经济发展良好,大中型企业及外企是稳增长中坚力量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出口保持快速增长,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567亿元,同比增长28.6%,增幅高于去年同期1.6个百分点。该负责人介绍,在力帆等汽车企业,富士康、仁宝等电子企业出口强势带动下,机电产品出口额为531.9亿元,增长32.1%,对外贸出口额增长的贡献达42%。

  同时大中型企业和外资企业也是稳增长的中坚力量。大中型企业实现产值2724亿元,同比增长11.9%,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六成;外资和港澳台企业实现产值1135亿元,增长21.7%,贡献率为40%。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重点监控的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和100户成长型企业一季度合计实现产值2149亿元,增长19.5%,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0%,为稳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该负责人表示,工业经济的良好增长态势乃至对整个重庆经济的重要支撑,得益于今年以来,全市工业战线紧扣市委、市政府“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工作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积极作为,抓好重点项目投产达产、强化能源及要素保障、深化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等一系列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创新内陆加工贸易发展方式,笔电成重要推动

  在全国外贸一片萧条情况下,重庆却一枝独秀。“笔电加工贸易是拉动进出口的主要动力,重庆进出口进入全国前十名,西部第一,处于内陆地区是非常不容易。”重庆市统计局副局长张富民表示。

  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1318亿元,同比增长82.3%,其中笔电实现进出口827.96亿元,同比增长1.5倍,占比超六成。全市累计出口笔记本电脑1243万台,出口价值335.49亿元,占出口总额逾四成。

  作为重庆经济增长重要支撑的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跟创新内陆加工贸易的发展方式不无关系:以产业链垂直整合,实行“整机加零部件”一体化配置。在短短的三年时间之内,就引进了惠普、宏基、华硕、思科、东芝等国际国内重要的厂商,还引进了富士康等代工厂商。在引入电脑品牌商、代工厂的同时,大量吸引零配件企业落户,这使得原本需要从海外购进的零配件,全部迁到了内地,从产业链上解决了企业的生产问题。“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在重庆得到创新,实现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变为“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内陆加工贸易新模式。使得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电子信息产业不仅成为了重庆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外贸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