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搬迁扶贫 改革先行

29.10.2013  11:54

原标题:搬迁扶贫 改革先行

  在搬迁扶贫中,政府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是值得深思的问题。重庆的探索,力图使搬迁扶贫不再单纯依靠资金投入和行政干预,而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力推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贫困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开掘扶贫帮困的“源头活水”。

  搬迁资金哪里来

  大山深处的云阳县兰溪镇金银村不通路、饮水难,生存条件极其恶劣。为帮助当地群众脱贫,县扶贫部门和当地镇政府曾多次动员村里100多名贫困群众异地搬迁,但没人响应,群众反映最大的困难是搬迁资金缺口大。

  异地搬迁主要有3项成本:一是新建或购买房屋、取得宅基地使用权,需10万元以上;二是搬迁“入户费”,平均每人1000元~3000元;三是搬迁运输费等支出,一般在5000元左右。多数农户搬迁资金缺口在10万元以上。

  “让农民‘搬得起’,不单是政府多投钱的问题。”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沈晓钟说,通过资源整合、农村改革等,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政府投入形成补充,让更多贫困群众“享受得起”扶贫搬迁好政策,加快搬迁进度。

  重庆的做法是:大幅提高政府专项扶贫搬迁补助标准,减轻贫困群众经济负担;改变过去部门资金“各自为政”的局面,将国土整治、危旧房改造、道路建设等资金“打捆”使用,加大搬迁支持力度;创新农村宅基地复垦“地票”制度,弥补资金缺口。

  除了扶贫部门给予贫困群众搬迁补助金外,国土、城乡建设、农业、水利等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主要集中用于搬迁农民聚居区的道路整修、供水、通电、村容环境治理等公共设施建设和服务配套。

  在区县,也是同样操作。南川区委书记李殿勋告诉记者,为最大限度地减轻群众筹资压力,他们把39项涉及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的专项资金和路水电污讯等项目资金打捆整合,做到项目、资金、政策全部跟着扶贫搬迁走。

  另外,搬迁中农民可以退出宅基地,通过重庆全市统一的土地交易平台实现“地票”交易,目前平均一亩宅基地退出,农民可以获得12万元以上的收益,以每户农民腾退0.3亩~0.5亩宅基地计,可大大减轻其搬迁和建新房的压力。

  记者采访发现,整合帮扶资源和土地交易制度创新,可使重庆贫困户搬迁资金缺口从10万元以上降低到3万元以内,更多贫困户能够承受得起搬迁成本,大大提高了搬迁受益覆盖范围。

  如何实现“能致富

  通过扶贫搬迁,群众的住房条件、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同时,不少搬迁群众由于家底薄、缺乏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后续发展比较困难。

  “搬迁群众安稳致富是个大问题。”重庆市扶贫办主任刘戈新认为,农民搬迁后,后续产业扶持如果没有“硬项目”,没有能够落实的规划,而只是口头上提政府会扶持,不仅不能“稳农”,反而可能“伤农”。

  对此,重庆按照扶贫搬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对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搬迁对象通过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方式,发展蔬菜、优质粮油种植和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等,推动农民收入增长;对自愿进城的农户,则鼓励其主要向旅游景区周边、工业园区附近、中心镇延伸地带集中,力争配套稳定的就业岗位和公共服务。

  巫山县骡坪镇茶园安置点近两年安置了近500名搬迁农民。县扶贫办副主任唐述德说,政府在安置搬迁群众的同时,也配套进行了工业扶贫项目建设。

  记者看到,山东烟台一家纺织企业已在当地落户。搬迁群众以户为单位,通过小额贷款,购买毛衣编织机,贷款利息和3年后需偿还的本金由公司承担,公司向农户提供原料和技术。老百姓在家加工毛衣,赚取加工费,解决了安居过后的生计问题。

  重庆市扶贫办资金计划处处长卢贤炜介绍,为促进后续产业配套,重庆坚持将产业发展资金优先安排到扶贫户身上,重点支持农民创办农业微型企业,扶持农民自主创业,为贫困农民提供创业技能培训。

  “我们所有的政策创新,都围绕增加贫困群众就业机会,提高其创业、就业能力来进行。”卢贤炜说,政府可以帮贫困户一时,帮不了一世,所以最应该做的是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怎样融入小城镇发展

  高山扶贫搬迁后,有的农民选择定居农村集中安置点,有的则直接转户进城。为此,重庆在土地利用、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使资源向小城镇倾斜,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商场、文体活动场所等服务设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搬迁人群尽快融入小城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进入小城镇的成本比进入中小城市更低,就业机会比在农村集中安置更多,已成为许多搬迁群众的选择。

  石柱县龙沙镇是远近闻名的农产品加工大镇,搬迁农民的就业机会较多,收入有保障。据统计,龙沙镇龙头企业常年雇工量都在1500人左右,平均月工资在2000元上下。镇党委书记谭燕子说,只要搬迁群众有就业意愿,通过短期培训,基本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过程中,龙沙镇场镇人口增加了近1/3,场镇建设规模也扩大了约1/5。”谭燕子说,由于给予了小城镇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不仅可以给搬迁贫困群众提供均等化的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还助推了城镇经济的发展。

  彭水县高谷镇镇长罗军介绍,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建设让场镇面积扩大不少。高谷老场镇面积仅0.9平方公里,规划中的新场镇面积则有3.7平方公里,其中安置区占地面积就达到1平方公里。如果搬迁群众经济条件允许,可直接进入场镇安置,享受城镇待遇。

  罗军认为,小城镇随着搬迁安置区的建设而扩大,将使城镇的商贸流通能力增强,推动经济发展。此外,通过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将极大地改善搬迁户和原场镇居民的生活环境。

  (新华社记者 王海征 刘卫宏 高远至 李松)

  (原载《半月谈》2013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