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事变动频繁:多位成绩突出官员大幅擢升

27.11.2013  10:56

  本报记者程维重庆报道

  重庆市最近半个月来进行了一系列的密集干部调整,本次官员大调整的背后,是该市在新推出的“五个功能分区”后的点将布阵。这也是重庆市过去近2年来,呼之欲出的第一次大规模战略性动作。

  几项与重庆经济相关的指标仍在向好。比如,2013年1-10月该市公共财政收入和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均高于去年同期。虽然经济增速略有减缓,但在全国仍处前列。当地统计部门认为其经济结构已明显改善。

  同时,该市2011-2012年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上浮,国有控股和外资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双双下降的趋势曾令人关注。目前虽无今年数据更新,但统计部门在前三季度分析中也称“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当地参与政策制定的专家认为,该市几年前给人以纵横捭阖、整合全球资源入渝的资源输入风格,最近一年在政经布局上则更加低调务实,静默潜行。直到近期,随着一些关键岗位官员任免和主要领导对“改革攻坚期”的表述,和深化城乡统筹综合试验区的举措,才给人以“密集发声”之感。

  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勇认为,过去一年重庆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是发展战略做了重大调整和细化,推出了“五个功能分区”发展战略;二是孙政才主导推出了“22件民生实事”;三是抓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

  排兵布阵调人事

  11月20日上午,重庆市江北区召开干部大会:该市中共市委组织部原常务副部长杜和平调任江北区委书记;原区委书记燕平则任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这一天,重庆市市委副书记张国清还主持民主协商会议,商讨有关遴选重庆市副市长人员的事宜。

  一年前的这一天,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到任的第一天。这一天,孙政才在全市干部大会上,与当地官员见面,接替前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兼任的重庆市市委书记一职。

  杜和平与燕平的职位变动,只是重庆市近期官员职务密集变动的一个缩影:此前一天,重庆市委常委、原宣传部部长徐海荣调任万州区区委书记,原万州区委书记吴政隆改任重庆市市政府秘书长。

  重庆市近期相关干部职务及职位变化频繁:11月18日,原巴南区委副书记钱建超调任彭水县委书记;同日,原酉阳自治县县委书记陈勇调任铜梁县委书记。

  今年7、8、9月份,重庆市已有一批区县主要负责人的职务职位发生了变化,分别是李光荣已于今年7月出任奉节县委书记;8月28日,原綦江区委书记王越任沙坪坝区区委书记,原沙坪坝区委书记李剑铭随后调至重庆渝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担任董事长一职,潘毅琴接替王越任綦江区区委书记;8月29日,原奉节县县委书记谢礼国调任重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等。

  该市主要国企负责人也在此间发生了变动,10月28日,重庆市水务集团董事长武秀峰退休,李祖伟接任董事长;8月28日重庆市还免去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银峰的职务,后调任重庆粮食集团任董事长。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来,不计市级领导及各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职位变化,至少有13个区县22个党政一把手的职务、职位发生了变动。

  仔细梳理这些职务变动,可发现三大特点,一是在当地官场曾发生“事故”或问题的官员,被调离原岗位或“弱化”处理。其次,近期重庆市密集调整的区县主要官员中,多位在原岗位有突出成绩的官员得到大幅擢升;其三,部分在边远区县有成效的官员,相对集中地调整至重庆渝西片区。

  为什么重庆会在渝西地区布下“重兵”?其原因在于,该市计划通过启动对之前发展战略的盲点区域渝西地区,来带动新的“五个功能分区”发展战略破局。

  所谓“五个功能分区”,是孙政才入渝后,用大致半年时间跑遍重庆市各区县调研,新确立的重庆市发展战略计划图。

  “田野调查”重定功能分区

  “他这两天正在江津双福新区等渝西地区调研,”当地一位副厅级官员11月21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孙政才入渝后,重视“田野调查”,他通常都会自己先实地去看,先去听,然后再听官员的汇报,这样就能更准确地掌握情况。

  当地媒体公开报道显示,孙政才则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将该市主城区以外的30多个区县都跑了一遍,部分区县如万州等地,则去了3次。

  2012年11月24日刚到任几天的,孙政才就前往三峡库区中的万州区、云阳县调研。至今年4月1日时,赴任重庆市委书记一职仅4个月零10天的孙政才,就实地考察了重庆40个区县中的22个。至今年6月8日时,孙政才已跑遍该市30多个区县。

  孙政才还对重庆市主城区采用了另一种“田野调研”方式:微服私访。一位当地政界人士11月22日称,“他到重庆后,经常到重庆市主城区内各大商圈微服私访,去得最多的是江北区观音桥商圈”。

  孙政才跑出了什么?5月1日,孙政才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认为重庆是直辖市体制,中等省架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重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他认为,针对区县功能定位不够清晰,产业同质化,招商引资存在无序竞争,考核指标设置不够科学,资源优化配置亟待加强,“两翼”地区生态环境约束严重等问题,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等因素,需要在原有的“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上进一步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明确区县功能定位。

  5月28日下午,重庆市召开该市区县委书记座谈会,孙政才在这次会议上提出,“区县是全市发展的基础,区县兴则全市兴,区县稳则全市稳,区县活则全市活”的观点。

  7月15日,孙政才赴渝后的重庆发展战略思路及方法基本敲定,直至24日,分赴三大主要战略板块区县,集中征求意见。

  2013年9月13日,重庆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方式,将重庆市的发展战略定为五个功能分区,分别是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该市负责宣传事务的相关负责人11月10日对本报记者称,五个功能分区的核心价值之一是,对不同功能分区的考核体系完全变了,不再单纯以GDP来考核各个区县,不过,这一“指挥棒”方案仍在进一步细化中,将在近期推出。

  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员李勇11月21日称,重庆直辖之后的经济战略,曾经历了多次演变和深化,贺国强任重庆市委书记时,将重庆经济战略定为两大圈,主城区和库区,各自侧重发展;黄镇东任重庆市委书记后,将其细化为三大经济区,分别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

  汪洋2005年就任重庆市委书记后,将发展战略进一步调整,且明晰为“一圈两翼”,分别为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南及渝东北两个翼状区域。

  李勇称,重庆新推出的“五个功能区”战略,是原有的“一圈两翼”的升级版,将原有的一圈进一步细化为了核心区、拓展区和发展新区三个板块,但核心是要发展渝西地区,用好国家给予的“成渝经济区”这一招牌,以及远比渝东南及渝东北好的基础设施优势。

  重申“发展”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发表《重庆改革攻坚期需要法治精神和法治保障》的署名文章,“攻坚期”概念开始引人关注。一年之间,重庆市究竟都有哪几个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哪些领域的挑战仍在继续?

  重庆市统计局的公开信息称,2013年前三季度重庆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8637.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4%。该局认为,今年前三个季度,重庆经济在全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大背景下,重庆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经济结构明显改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经济发展保持了稳步发展势头。

  此前三年,重庆市的经济增速逐步减缓,分别是2010年17.1%,列全国第二;2011年16.4%,列全国第一;2012年13.6%,列全国第二。该市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认为,“重庆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且将重庆市重新定位为西部欠发达地区。

  张德江在十八大期间的讲话,孙政才和黄奇帆在2013年重庆市两会上的发言,都在这一问题上重申重庆现阶段仍处于“欠发达阶段,欠发达地区”。孙政才也特别提出,重庆有14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区县,扶贫任务还非常艰巨。

  2010年至2012年重庆市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1018亿元,1488.2亿元和1703.5亿元。今年前10个月,重庆市的“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85.9亿元,增长14.3%。而2012年当地财政局公布的前10月统计指标为1319.5亿元。由于相关统计口径不一,暂无法确认相关增幅的问题。

  在区县一般预算收入上,今年前10个月各区县也实现全部正增长,虽有基数不同的因素,但与去年多地收入一度负增长相比,仍令财税部门感到平稳。

  但是相关官方数据显示,重庆今年前10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增幅较此前均有所下降。但官方从税收角度的分析认为,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四大主体税种实现较快增长,其重点投入的汽车制造业领域也有较高的税收增长支撑作用。由此可见当地企业可能确已实现较去年更好的经营情况。

  过去一年当地还提出“22件民生实事”,分别涉及50万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解决2606个撤并村不通公路及没有卫生室的问题,解决最困难地区5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7.4万口山坪塘的整治问题,以及完成2000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567万平方米(7.21万户)城市棚户区改造,897台“三无”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更新,新增362座城市公厕和100座过街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

  目前的信息显示,重庆在过去一年解决历史问题,采取了诸多低调、务实的处理方式,对重庆打黑中出现的历史遗留问题,强调依法办理:对部分罚没的民营企业资产予以发还,但签署保密协议。不否认过去“平安重庆”的提法,但对其高达200亿元的投资作调整、优化处理;对几百名警察逐一调查平反或恢复原职。不过,目前暂无公开信息显示,有涉黑案件接受申诉。

  孙政才认为,“当前,重庆正处在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关键阶段和改革发展的攻坚时期,迫切需要法治的精神、法治的力量、法治的保障。”(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