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开展重大安全隐患挂牌整治行动 整改不到位不摘牌

22.01.2015  12:35

制图/卢浩

    四川省开展整治行动,要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不留死角,力求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

    1月12日下午,内江市资中县球溪镇太平村村民胡永湘带着两个孩子走过顺富路上的人民桥。人民桥是胡永湘两个孩子上学放学的必经之桥。“这个桥整治后,栏杆加了一层,路面平整多了,不提心吊胆了。”胡永湘说。

    人民桥的整治,得益于我省的重大安全隐患挂牌整治行动。根据部署,对排查出的隐患,我省将实时跟踪整改情况。整改到位后,经验收,予以销号摘牌。

    如何排查?全省排查“”隐患

    “穿化纤衣物下井你说算小隐患吧?可如果恰巧碰到煤矿瓦斯浓度超高,化纤衣物摩擦带电后的小火花就可能引发瓦斯大爆炸!”一位在煤矿安全领域工作几十年的人如是解释安全隐患的“”与“”。

    “每一起严重事故发生之前,必然有几十次轻微事故的发生和百余个事故隐患的存在。这是安全生产的规律。”省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工作指导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安监局(四川煤监局)局长孙建军说,隐患不除,事故难消。

    岁末年初,正是安全事故易发高发时期。去年底,省政府专门制定《四川省集中开展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方案》,要求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底,在全省范围内扎实开展煤矿隐患大排查大整改行动。

    此次排查分企业自查自改、各地排查整改、省级复查抽查等阶段进行,组织166个隐患排查小组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工作要求对全省所有煤矿开展隐患大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建立煤矿基本情况及隐患数据库,由企业制订整改方案实施整改;对重大隐患或一时难以整改的隐患,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挂牌督办。

    企业是否真排查?市(州)是否真重视、真排查?12个暗访督查组悄悄启程。对组织不力、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的单位和企业,将严肃责任追究,责令限时整改,并在全省通报。

    2014年12月23日至26日,省安监局(四川煤监局)第四督查组和第五督查组分别对广安市和宜宾市的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督查发现两地部分煤矿隐患自查工作不全面、不彻底,有应付思想,部分煤矿仍未开展隐患自查工作,处于观望状态。“对我们抽查发现而企业自查并未发现的隐患,不仅督促企业整改,还要顶格处罚。”省安监局副局长刘健表示。

    目前,各地煤矿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有序开展。全省已排查矿井156个,排查出隐患3831条。怎样治理?科技手段+社会监督,隐患排查治理渐成“常态”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人们都很清楚隐患的危害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然而一些隐患屡治无效,一些重大事故隐患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全国人大代表任武贤在列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时建议,应建立实时的隐患排查跟踪制度。

    省安监局副巡视员韩强研究过历年发生的安全事故,发现80%的事故是由隐患造成。如何从根本上掌握事故防范和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去年7月,省政府安办牵头研发的全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系统投入使用。这套系统将囊括全省所有安全隐患,通过它,相关部门和企业可以实时跟进每一个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截至1月10日,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已为9.56万家企业建立档案,全省各级各部门政府用户端达40530个,意味着4万余个政府或部门可通过系统实时查看企业安全隐患。

    韩强表示,全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系统有助于促进企业由被动接受安全监管向主动开展安全管理转变,由政府行政执法排查隐患为主向企业日常管理排查隐患为主转变,由治标的隐患排查向治本的隐患排查转变,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

    除了用科技手段实时跟踪隐患的排查和治理,我省还出台举报奖励办法,帮助执法人员找到更加隐蔽的安全隐患。

    前不久,因举报凉山州盐源县某煤矿存在利用假密闭掩盖非法生产的行为,煤矿工人李先生(化名)收到了省安监局(四川煤监局)颁发的8万元举报奖励款。省安监局 (四川煤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李先生提供的详细举报内容,直接帮助执法人员找到了该煤矿十分隐蔽的非法生产地点,对案件的查处起到了关键作用。根据省政府安委会制定实施《四川省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从去年1月1日实施至年底,我省已经有数人主动举报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各地也相继制定举报奖励办法,鼓励社会各界监督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