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大众与酒的情缘之饮酒、酒瓶收藏篇

20.11.2013  01:39

大美四川?人文之美篇之六:

蜀地大众与酒的情缘之饮酒、 酒瓶 收藏篇

饮酒篇

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20日讯(见习记者 张异同) 川人善饮,这不是说四川人酒量很好,千杯不醉。四川人喝酒并不像李白那样,醉倒在酒杯中,毕竟诗人总需要借助酒液将思绪从毛孔中散发出来,而平民大众是没有那么多的感叹和辛酸喜乐的。

多数四川人(除去宴会场合)喝酒,喜欢拿着小杯子,一杯一杯地啜饮,尚未至微醺,酒杯就放下了。他们喝的就是酒划过喉咙,温热肺腑的感觉。

与家人或是至交下馆子,常有男士向跑堂的服务员叫道:“小妹儿,二两枸杞。”然后伴着菜,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生活中琐碎的小事。这与工作应酬时喝酒是完全不同的,没有人劝酒,也没有人推却,在酒香中,温情脉脉流淌。

我爸喜欢喝酒,酒量也很大。他从来不喝啤酒和街上卖的白酒,都是从自家酒坛子里舀的,结果有一次去吃席(婚嫁丧葬人家办的酒席),喝高了,回家就脑溢血瘫痪了。”在玉林生活广场推着父亲轮椅散步的张先生说,“这几年好不容易把身体养好了,又吵着要喝酒。刚开始大家都遵医嘱不给他,但逢年过节的一大家子一起吃饭,我侄女、侄子他们拗不过老人家,每次帮他从酒坛子里倒一点点,他也喝得高兴。

张老先生坐在轮椅上撇嘴,他说:“你别听他乱说,我喝得不多。我孙子、孙女他们来我才沾得到一点,还只有一、两钱。不喝酒人活着就没乐趣了,特别是我这把年纪了,又没别的爱好,我又不喝醉??????

四川古蔺郎酒的酿酒师李吉宁平时从来不喝酒,但他长久的酿造经验带给他的舌头超高的辨识能力。“我虽然不喝酒,但能品尝酒,我只要尝一小口就知道酒里是否含有杂味”李吉宁说。虽滴酒不沾,就凭这手品酒能力,也能算作善饮。

曾任简州刺史的成都人雍陶说:“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川人改不掉喝酒的习惯,虽没有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豪爽,却也别有一番意趣。不过,那句广告词说得好,“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今日推荐

酒瓶收藏篇

川人与酒的情缘还体现在爱收藏酒瓶上。四川酒瓶收藏风之盛,收藏酒瓶的人之多完全出乎大众意料。不拘酒瓶形态、价格、大小,各人家境不同,藏品也不尽相同。

川酒的瓶子一般都挺好看的,喝完之后把酒瓶洗干净放在博古架上,也是个装饰嘛。有的瓶子口子大一些还可以当花瓶用,像那种坛子样的酒瓶,可以装点土,放在阳台上种几窝草,怪好看的。”在老码头吃完火锅的陈先生将喝完的酒瓶放入口袋,他说,“我收集的酒瓶和朋友比起来算少的了,现在也就二三十个吧,但是我一般不会特地去买,也不收集重复的。

陈先生开玩笑说,现在他收藏的酒瓶说不定在几百年后会被考古学家拿来研究,当作现在四川人文历史的研究材料。

被誉为四川酒瓶收藏第一人的王庆松收藏的洒瓶不但数量多、品象好、名品珍品还不少,在收藏者中享有盛名。他已经收藏有镀金的、包铜的、陶瓷的、玻璃的、木的竹的,大到装十多斤,小到一两,几千个酒瓶近千个不同形状。他说:“川酒的历史很长,不同时期的酒瓶在某方面能体现四川当时的文化特色和人文景观。特别是上面有彩绘的酒瓶,几乎能重现蜀地以往的街景,很有收藏价值。”近年来,四川酒瓶的收集渐成热潮,也为四川酒文化的宣传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