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见底 内江河床“露脸”
昨日,鸟瞰截流后的都江堰,内江的河床已基本露出
成都商报记者 张舒 刘文藻 王游之 王垚 实习生 潘桃 摄影记者 郭广宇 陶轲
核心提示
截流为啥
还用“古法”
回归自然。使用杩槎可以节约成本,木头等材料均可回收利用,也是环保的举措,对都江堰损害最少,几千年来都是采用这种方式
备用饮水
从哪儿来
虽然府河、南河、摸底河、浣花溪等18条配水河道岁修期间均无来水,不过在截流处上游,磨儿潭水库启动了应急水源输送,将从柏条河进入饮水生产厂
新型机械
挖掘机助力 提高工作效率
都江堰水利工程岁修昨日启动,从昨日上午8时起,经过近两个半小时的“人力与机械”作业,截流宣告基本结束。2000多年历史的都江堰再次中断了内江流水,3支工程队勘察也随之启动,预计20天后渠首这部分截流段将整修完毕,本月底将恢复都江堰内江通水。
磨儿潭水库已启动为成都供水,每秒近50立方的流量,虽然比此前紫坪铺每秒400立方来水要少很多,但能保证成都饮水、工业用水。
两个半小时 截流完成
一般情况下,在如今的季节上游紫坪铺来水一般保持每秒400立方米,为了保证本次截流顺利,都江堰管理局与紫坪铺进行了对接,将来水量减少为每秒100立方米。
鱼嘴附近长约300多米的围堰上数十名工作人员,正在紧张作业。三台装载机,一台挖掘机分别处于两处未封闭的围堰一旁。据都江堰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采用机械与人力相结合进行岁修也不是第一次,以往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都会采用机械,这样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为何要选择古法截流,人工与机械结合是何作用?据该负责人介绍,使用杩槎皆可以节约成本,木头等材料均可回收利用,也是环保的举措,对都江堰损害最少,几千年来都是采用这种方式,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与机械结合,主要是提高了工作效率。
“25个杩槎承受的水压较大,杩槎通过下面的木盘,变成一个整体,再加上竹席和黄泥,坝体完全成为一个稳定的整体。”该负责人说。水流越是冲击,整体的杩槎就好像“伸缩”弹簧一样,越收越紧,此后,再用黄土将坝体掩盖。截至昨日上午10时21分,最后两处工程顺利完工,本次都江堰岁修的截流工程基本完成。从今年7月启动,11月1日下到河床中第一个杩槎,围堰截流后,进入内江的水逐渐减少,下游至宝瓶口等位置也基本再无流水进入。
为何要修?河床已变形
据介绍,从1921年到1955年每年都截流维修,因为当时砂卵石很丰富,对河坝的冲击并不严重。从上世纪70年代以前,截流变为每两年进行一次。紫坪铺水利枢纽开建后,由于水流冲击,使得河床下切严重,而今年“7·9”洪水,也使得都江堰渠首以及下游受损严重。
该负责人说,截流前,都江堰水上部分一直都在陆陆续续维修,本次主要是利用20天时间,将水下部分勘察,维修完毕,主要是针对渠首18公里区域,完成后,本月底将恢复都江堰内江通水,全部工程预计明年2月完成。
到底截流后的渠道变成何种模样?记者从鱼嘴起沿着截流后的渠道,步行至宝瓶口、伏龙观附近。在飞沙堰对面凹在山脚的一处就是凤栖窝,截流后,这里已经展现出了大量的鹅卵石,但由于河道内的泥沙等,还没有看到四根传说中横跨明、清、民国至今的修淘挖工具“卧铁”。
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已截流,水位仍然迟迟没有退去,直到下午宝瓶口还是没有露出真容,据介绍,都管局今日将进行抽水,尽快对河道进行全面体检。
古法截流
子承父艺
两代修堰人
从昨日上午8点多开始,在鱼嘴滩涂上,就有一位老人,不停在杩槎周围转来转去,这名大爷名叫李芝荣,今年89岁高龄,从10几岁开始学古法截流,将近60年的时间,都在参与都江堰岁修。李芝荣老人是都江堰本地人,从开始岁修起,李大爷已经来了四五次了。昨天他是专程坐公交车来鱼嘴看截流的。
现在李芝荣也找到这份手艺的接班人,就是他的两个儿子李长清和李小洪,而他的外甥舒春贵也在这里工作。老人的儿子李长清正在指挥着现场的工人加固杩槎,也许是继承了父亲精湛的手艺,他也是这次编扎杩槎的负责人。16岁时他就跟着父亲参与了人生中第一次河道的整修,现在自己都已经51岁了。35年间参加了大大小小10余次的整修。这一次的岁修,在他眼里比以往都更加重要, “因为紫坪铺大坝修建后,水的冲击力比以前都大,所以相比以往的岁修,这次难度最大。”
水位线
18条河道无来水
今天或见水位下降
断流河道
府河、南河、摸底河、浣花溪、陡沟河、凤凰河一沟、凤凰河、三吏堰、金牛支渠、苏坡支渠等
因为有备用水源,岁修造成的截流对成都的工业和饮水不会造成影响,但是因18条配水河道无来水,公园、湿地的景观还是会受到一定影响。
磨儿潭每秒供水成都近50立方
在减少流量的同时,鱼嘴上游不远处的磨儿潭水库启动了应急水源输送,打开该水库紧靠都江堰一侧的一条暗渠,水流经过截流围堰,直奔外江。
实际上整个截流工程有三个围堰,两处就在鱼嘴处,是截水用的,而另外一处,就在过鱼嘴外江下游一公里左右的地方,还有118米的拦水埂,让流水再次通过一条暗渠,汇入柏条河,水流最后进入自来水厂。
“这部分流量可以达到每秒40至50立方米,主要是保证成都市的工业和饮水。”该负责人说,还有就是利用1964年建成的一条用水渠,起到辅助作用,联合运行,能够保证成都饮水安全。
府河、南河等18河道无来水
虽然饮用水没有影响,但是“中心城区水环境和水景观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我市中心城区河道环境用水主要来自内江总干渠,截流后包括府河、南河、摸底河、浣花溪、陡沟河、凤凰河一沟、凤凰河、三吏堰、金牛支渠、苏坡支渠在内的18条配水河道将均无来水。
昨日记者来到府河、南河等多处河段看到,河水并无明显变化,没有出现大幅度下降的现象。水务部门解释称,截流后到下游河道无来水还需要1到2天的过程,目前已经采取积极措施,利用中心城区河道闸坝、橡皮坝等进行蓄水。
多个公园绿地景观将受影响
据浣花溪公园办公室主任马春黎介绍,浣花溪公园内的白鹭洲湿地和沧浪湖两个特色水景观目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沧浪湖由于水位下降,部分地方能见湖底,游客甚至能步行上湖中的孤岛。但沧浪湖孤岛一直是非游览区,岛上有大量的珍稀水禽和野生鸟类,游客上岛势必会对这些栖息在岛上的生物造成影响,目前园方已增加了很多警示牌,告知游客不要进入非游览区。
相比水位相对较深的沧浪湖,马春黎更担心的是公园内的白鹭洲湿地,上个月,浣花溪公园才对白鹭洲进行了封闭施工,很多地方都见了底。截流时间过长势必会影响新栽水生植物的存活。马春黎表示,园方也在考虑为新栽的水生植物补水的方案。
技术
水利水电专家:
下一次截流 可能再过20年以上
岁修
历史
●1955年前
除战乱外,每年截流维修
●1955年至1974年
截流变为每两年进行一次
●1974至1992年
平均四五年一截流
●近20年来
基本延续10年一次岁修的周期
四川大学水电学院院长、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水利水电专家曹叔尤教授向成都商报记者分析了都江堰大修的意义及其影响。
曹教授说,都江堰自李冰创建以来,2000多年来都坚持着岁修制度,岁修采用的杩槎、竹笼等也是就地取材,有利生态环境保护,使得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构建起了一个体系,从分水导流到泄洪排沙,再到控制内江进水量,让成都平原受益。但岷江上游以及白沙河冲刷下来的泥沙和卵石,又常常对河床堰堤带来破坏,因此每年利用冬季枯水期进行内外江的掏挖,对堰堤进行整修就显得格外重要。
“可以确切地说,洪水带下的卵石会对水利工程带来破坏,鱼嘴的调配作用是否失衡、容易淤积的凤栖窝等处冲淤平衡、宝瓶口是否有效地控制了进水量等等,都将在大修中给予完善。”曹叔尤回忆称,在1974年前,都江堰基本是每年岁修都要截流,从1974到1992年间,平均四五年一断流,但随着古堰的管理越来越智能,水资源调度越来越科学,特别是上游建设了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后,不仅有效控制了冲积到下游的沙石量,还将岷江上游百年一遇的洪水,削减至10年一遇下泄,大大降低了古堰的威胁,所以截流岁修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曹叔尤认为,在经过此次截流大修后,都江堰今后截流的时间或将拉长至20年以上。
岁修日程
截流工程:约40天,已经完成
岁修
昨日开始,预计将利用20天时间,对水下部分进行勘察、维修
恢复通水
本月底就能实现
全面完工
预计明年2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