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旗帜在龙池山间飞扬——都江堰市龙池镇人大代表选举侧记

08.04.2015  12:44





都江社区的选民公告
选民看公示
棕花村的选民正在看选举公告公示

  2015年2至3月,对于行政区划调整后的龙池镇人民群众来说,有一种情愫难以表白,有一件大事难以忘记,那就是镇人大代表的选举。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代言人,是每个选民最想说的话和最想做的事。在选民登记到选举结束的30多天里,点点滴滴的事例见证了基层民主的全过程。 
白加黑”   选民登记全覆盖 
  羊年初春,还有些寒意。2月27日下午5时,天空下着小雨,龙池镇选举委员会工作人员小李本该回家与家人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但他还是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今晚要“加个班”。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是他第三次去给紫坪社区的张大爷家进行选民登记。张大爷是紫坪社区的居民,前些年老伴因病去世,女儿出嫁后,他只身一人在城里打些零工谋生,基本上都是早出晚归。为了联系上张大爷,小李只好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晚上拜访。    “三乡合镇后要选新的人大代表,今天我来你们家作个选民登记”,小李一敲开房门,就迫不及待地表明来意,并立即亮出自己的工作证,让张大爷拿来户口本。登记结束后,小李麻利地递给张大爷一份宣传资料《选民须知》,并告诉他3月18日到社区居民委员会来投票选举。    当张大爷听说选区工作人员三翻五次放弃休息,利用晚上时间来给他登记时,他的话音明显有些激动。说道:“娃儿,辛苦你了,前两次选举,听说有人来过,但都因自己太忙,就没有登记,也就没资格参加选举了,这次我一定要参加”。    选民登记,是直接选举中对选民资格的确认,是代表选举的基础性工作。龙池镇地处山区,地广人稀,大多数居民又靠打工生活,白天基本都不在家,这给选民登记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镇选举委员会为了选民登记尽可能的广泛,实行“白加黑”上门登记制度。以便实现选民登记全覆盖,确保每个选民都能行使自己的权利。 
  “火药味”浓   见面会动真格 
  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一般是安排在协商酝酿正式候选人之后,目的是让选民充分了解候选人,只有让选民“知情”才能更好地让选民行使选举的民主权利。见面时,代表候选人可以作自我介绍,也可以由选民提问,代表候选人回答。    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却更像一场“考试”。在二十二选区,面对几十双注视的目光,作为候选人的镇文化站站长鲁丹,虽是有备而来,但仍不乏紧张。“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我近年来的工作:“开展文化活动50场、新闻宣传报道30条,代表都江堰市接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试范区创建验收,成绩合格。今后工作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请大家多提建议……”鲁丹本想用业绩打动人,但她话音未落,选民们的问题就接踵而至,“山区乡镇,文化生活单一,如何提高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呢?如何挖掘乡土民俗文化为龙池旅游发展服务呢?”会场上的气氛瞬间热烈起来。    同在二十二选区的紫坪铺学校新任校长魏斌向选民承诺:“如果我能当选,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与信任,努力改变紫坪铺学校现状,为师生服好务、为大家做实事……”“你有什么具体措施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吗?”选民冯大姐马上站起来问道。魏斌不慌不忙答到:“我们正在探讨一种模式,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乐学’,从学习中寻找一种乐趣。”紧接着,既是选民也是人民教师的陶老师更是不客气地问道:“紫坪铺学校这几年学生越来越少,这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你又有什么对策吗?” “我们将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吸引更多的学生到紫坪铺学校来就读。”候选人魏斌自信满满,显然他是有备而来。    “乡亲们再次协商确定我为正式候选人,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作为村长,我将带领大家……”,候选人牟志勋话还没说完,选民杨大哥就发飙了:“拉法基二期矿山占地社保问题什么时候能解决?”牟村长沉思片刻,答道:有政策指标时,我会努力为大家争取,请大家务必相信党委政府。”    社区的遗留问题、区域发展、文化生活、基础教育等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一呈现……台下踊跃提问,台上侃侃而谈。见面会热闹非凡,碰撞间不乏融洽,激情中更有理智,时间在沟通交流中飞速流逝。这是龙池镇代表候选人的一场考试写真,它折射出普通选民的意愿,谁能为我们百姓谋福利,我们就选谁。同时也体现出代表候选人当选后要为民代言并敢于担当的时代情怀。 
10张选民证   见证基层民主历程 
  3月18日,是龙池镇十八届人大代表选举日,选民们通过选举大会、投票站,为自己心中的人大代表投上了庄严一票。上午8时,龙池镇第22选区人大代表选举大会在龙池镇政府举行,拉开了龙池镇十八届人民代表正式投票选举的序幕。第十选区现场,80岁的姚大爷特意提前20分钟到达会场,还特意带上了自己参加十次选举的选民证,来参加这次投票选举。    我们注意到,在老人珍藏的十张“选民证”中,有一张微微发黄,还依稀看得出是1966年的“选民证”。我们都非常好奇。“当时的“选民证”就是这样的土黄色。60年代,国家建设百废待兴,发展面临着许多经济困难,那个时候是用麦杆为原料做的纸,所以这张“选民证”是土黄色的。”姚老解释说。    老人清楚地记得:这张“选民证”是他在虹口乡光荣村二队任生产队长时所使用的“选民证”。他还说,“那年我正好30出头,这张“选民证”,虽然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张,但它是我第一次参加选举时留下的,他让我第一次当家做了主人,让我享有了民主选举的权利”。说着说着,老人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姚老还告诉记者,从那时开始,每一次选举他都参加,每一张“选民证”都精心收藏,所以有了现在的十张“选民证”。从1980年后,“选民证”就一张比一张质量好了,尤其是2000年以后,“选民证”的制作质量提高了,选民的民主权利也在不断得到提升。过去在人大选举中采取的是等额选举,现在采用的是差额选举,这些变化都体现了我们国家选举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进步。    老人朴实的语言、清晰的回忆,仿佛穿越时空,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基层民主不断发展的历程。    在我国,民主是什么?就是能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到底体现在何处?龙池镇的这次人大选举为此作了很好的诠释,民主的气息无处不在,民主的旗子高高飘扬。让我们扛起民主的大旗,大踏步前进,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