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江底11年 都江堰卧铁重现天下

12.12.2013  06:45

核心提示

河床低了

代表什么

凤栖窝的河床位置比飞沙堰堰底位置低出1.7米,而在2002年断流时,两处的水平位置还是基本持平的。凤栖窝的河床降低,使得宝瓶口的进水量增大,下游的防汛工程难度就高

两层铺设

垫高河床

只要垫高河床,就能使汛期多余水流量经飞沙堰自然分流,缓解下游的防汛压力。主要采用铺设鹅卵石,以及混合层方式垫高,已有成功经验

4根卧铁现身

明万历年间(1576)卧铁,铭文:“永镇普济之柱,明万历四年造

清同治三年(1864)卧铁,铭文:“大清同治三年,缵绪贻则之柱

民国十六年(1927)卧铁,铭文:“署成都水利知事官兴文造

新中国1994年3月的卧铁,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立”。

卧铁

清淤标记

卧铁”作为都江堰岁修淘挖的标记,指岁修清淤时必须淘够深度,以淘至见到卧铁为准,如果淘滩深度不够,内江河床太高,将影响来年春灌引水量。而如果淘滩过深,则会使过量的洪水涌入内江,导致内江灌区洪涝灾害。

昨日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截流岁修第二天,尘封江底11年的4根“卧铁”重见天日,仍然履行着“深淘滩”的作用。

但与11年前不同的是,由于上游来水泥沙量的减少,以及紫坪铺水流的冲击,江底下切了近1.7米,本次大修工作将首次以恢复增高河床为主,而不是清淤为主。

4根卧铁今年未深埋淤泥中

都江堰水利工程内江截流进入第二天,12台抽水机开始在宝瓶口进行抽水工作。“虽然截流,但还有很少量的流水。”都江堰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今明两日,宝瓶口的存水将被抽干,展现出水下部分,维修人员再制定进一步的施工方案。距离宝瓶口百米左右,凤栖窝山脚下,埋于此地的4根“卧铁”也在11年之后,再次现身。铭文不变,但与以往不同,这次“卧铁”并没有被深埋在淤泥之中,每根“卧铁”大部分都裸露在外。

都江堰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清淤,就是清理淤泥到卧铁所处的位置,而今年比较特别的是,卧铁上根本看不到淤积物。

即便如此,卧铁依然有标记作用,“可以用来指导我们回填,抬高河床的位置也基本和卧铁标准位置一致。

凤栖窝河床降低回填成主任务

从卧铁的出水可以看出,此次断流,主要的工作已不再是清淤。截流后,可以看到与一旁飞沙堰的底层相比,宝瓶口至鱼嘴一段河床明显要低很多。据该负责人介绍,经测量,凤栖窝的河床位置比飞沙堰堰底位置低出1.7米,而在2002年断流时,两处的水平位置还是基本持平的。“凤栖窝的河床降低,使得宝瓶口的进水量增大,下游的防汛工程难度就高。

据介绍,正常情况下,都江堰的水流量是每秒2000立方米,到达宝瓶口的水流量是每秒400立方米,而在今年“7?9”特大暴雨期间,水流量达到了每秒2600立方米,宝瓶口的水流量也高达每秒600多立方米,“内江的防汛压力明显增大。

垫高河床,就能使汛期多余的水流量经飞沙堰通过岷江自然分流,减轻宝瓶口的水流量,缓解下游的防汛压力。该负责人表示,垫高河床主要采用铺设鹅卵石,再采用砂石、卵石、混凝土等结合多铺设一层,“从我们观察来看,上次岁修在飞沙堰和鱼嘴做的这种结构,现在就基本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没有大的洪水,坚持到下一次大修没有问题。

一个悬念

1974年迁建安澜索桥,发现李冰石像

1975年开挖护滩,发现高1.85米的堰工石像

2005年加固安澜索桥桥墩,出土了碑刻一通,石人两尊及部分铁、石建筑构件

会不会有考古新发现?

工作队每日巡视

都江堰市文物局副局长樊拓宇告诉记者,由于本次岁修的时间很紧,相关的文物考古工作将配合施工方跟进,开展跟踪调查。市文物局将在今日内向都江堰管理局去函,告知施工方如果发现文物及时与文物局联系。此外,文物局考古工作队还将每日派出队员在岁修区域进行巡查。

据都江堰市文物局考古工作队队长龙岗介绍,这次岁修施工的核心区域历史上也是河床,因此,“发现文物或者有重大考古发现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