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现代农业的“成都路径”

25.11.2015  17:49

    11月23日,第三届四川农业博览会暨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在成都闭幕。在本届展会上,不仅可以买到最地道的“成都味”、全国特产甚至是世界级优质农产品,还可以将成都发展都市农业的丰硕成果尽收眼帘。

    今年的农博会展会规模涵盖新会展全部9个馆,面积10.5万平方米。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农博会吸纳了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展会规模创历届之最。这不仅将促进“成都造”品牌的农产品“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次都市现代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的高端对话,也是成都高新农业技术、优质特色农产品的集中展示。

    农博会规模壮大,农产品琳琅满目,参观人数屡创新高,原因暂且不表。这里要说的,是农博会背后的成都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正如媒体报道,当83年前日本的《大阪府农业报》第一次使用“现代都市农业”的概念时,掩映在良田、美池、桑竹之间的成都,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还只是一个半商业化的农业社会。然而,在83年后的今天,每到阳春三月之时,成都郊区的斜坡上、丘陵间、田坝里的梨花、桃花、油菜花、李花、樱桃花次第开放,一片片、一丛丛,由高到低,由远及近,渐次交融,相互映衬,满眼皆是缤纷美景,再加上隐约的农舍、寥寥炊烟、声声犬吠、天然竹篱,将乡村风貌完全释放。城市与乡村有机地联结在一起,已经将成都构建成一座城景相融、田园相连、山水相依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宜居城市。这正是得益于都市现代农业的成都路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推进农业产业的发展,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关键,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从2004年起连续11年聚焦农业的重要原因。2013年9月,成都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建成农村全面小康的意见》,明确了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定位,力争到2017年实现农业高端产业倍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随后,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密集赴青白江区、大邑县、金堂县、崇州市调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从调研的次数和密集度,足见成都市对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重视。

    国际化大都市,要按照“以工促农、以贸带农、以旅助农”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发展繁荣。

    以工促农,即用工业化的物质成果来装备农业, 也要用工业化的产业链条来拉长农业, 还要用工业化的经营模式来组织农业,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园区+小农场”模式,启动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农业产业基地等,以工业发展的思路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以贸带农,即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以大流通带大产业。一个又一个专业高效农业贸易平台的建立、一届又一届农业博览会的成功举办,都将让具有成都特殊的农产品“走出去”,创造更大的收益。

    以旅助农,就是要发展景观农业、休闲农业, 满足都市人群的休闲消费需求。新建田园化景观化农业基地,打造精品农家乐;“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将新村建设与产业布局相融合,不割断历史文脉的传承,不伤害自然生态,因地制宜,保留乡村的特色和味道。

    具有“三产联动”特征的都市现代农业,显示出成都在快速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同时,仅占GDP总量4%的农业正在以一种最具特色的新型路径推动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在满足都市农产品消费需求生产属性的同时,正在充分满足都市居民亲土近绿的精神需求和生态诉求。也正因如此,才有第三届四川农业博览会暨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现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智慧农业”等特色产品的惊艳亮相,才有“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第二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区”等的落户。

    “农家农家乐复乐”。800年前,著名诗人陆游就曾以诗歌赞美过美丽的乡村农家;800年后,在中心城市林立的高楼和宽广的田野之间,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正在使成都不断展现出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王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