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7宗地落槌 3大探索“成交”

15.03.2016  11:03

  本报制图/卢浩

  3月11日,郫县4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郫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成功挂牌交易。

  2015年,作为全国33个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的县(市、区)之一,郫县承担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截至2016年3月11日,郫县已经分6次挂牌9宗土地,成交7宗土地。

  土改试点

  作为全国33个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的县(市、区)之一,郫县承担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

  去年9月,该县以就地入市的方式,成功拍卖了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截至2016年3月11日,郫县已经分6次挂牌9宗土地,成交7宗土地。

  作为国家试点,去年以来,郫县已经在摸清了家底的情况下,研究制定了《郫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暂行规定》,以此为总揽,形成了共计19个配套办法,并制定公布了全域覆盖的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成果,明确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审慎稳妥入市的试行规则。“但是不同的乡镇,不同的区位,在试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千差万别。目前,郫县还有几项新的制度正在研究完善,改革探索正在进一步深入。”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杨冬生说。

  □本报记者 赵若言

   探索一

  “化零为整”的入市模式

  扣除集中居住区建设使用指标和新增有效耕地后,节余为产业发展预留区指标,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就地入市

  2月6日,郫县挂牌成交第2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探索出将零星、分散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调整集中入市的途径。”郫县县委书记苏鹏表示。

  该宗地位于郫县三道堰镇程家船村14社,入市主体为郫县程家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面积将近1公顷,规划用途为村庄产业用地,成交总价1095.82万元。

  2008年起,郫县在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范围内,先行先试、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流转土地范围包括原址保留集体建设用地和通过建设用地调整节约指标覆盖的集体建设用地。

  此次成交的地块来源为农民集中建房整理项目,地块属成都市郫县三道堰镇程家船村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集中使用项目中的产业发展预留区部分。项目首批整理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在扣除集中居住区建设使用指标和新增有效耕地后,节余为产业发展预留区指标,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就地入市。

  根据《郫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指导意见》,郫县确定该宗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以“二八开”为基准原则。“将20%的土地收益按股东人数进行现金分配;余下的80%作为集体公积金和公益金,其中50%作为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公积金,用作村级资产再投资和公共资源配套优化,并在公司股权中量化到股东,另外30%作为公益金,用于村级公共福利,如购买新农合、发放养老补助、基础设施维护和环境综合整治等。”郫县县长杨东升说。

  为避免“一卖了之”,郫县还着力探索农民土地收益的长远机制,郫县副县长易传斌介绍: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将按整理节余面积,预留5%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作为产业发展预留地,村集体可通过出让、租赁、作价出资等方式入市交易,产生持续收益;同时,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按照约定自愿参与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项目的村民,每人有35平方米的安置房,人均补偿费约3万元,另有人均3平方米经营性用房可通过统一管理经营产生收益,持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