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唐昌镇平乐村:废弃砖厂能否变良田
“慢一点,别碰伤了苗子。”4月21日,在郫县唐昌镇平乐村新推平的地里,成都甘珍源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先元小心翼翼地摆弄株高不足30公分的树苗。500多亩荒芜坡地,红色土里布满了砂礓、碎石和砖块。
这片地是两家砖厂留下的。历经20多年的烧砖取土作业后,地表已经被挖掉六七米,裸露的红壤缺乏有机质,长不出草木。郫县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已经呈荒漠化趋势,“地表都是三合土,靠自然风化要很多年才能恢复土壤肥力。”
平乐村距离成都不过28公里,周边村落的土地流转费用已经上涨到2200元/亩一年,而这片“地力差、都是坑”的荒地“身价”不到1000元/亩一年,但仍无人问津,大部分土地闲置了七八年。荒地能否种出“金蛋蛋”
村民李崇代回忆,2006年,两座砖厂停产后,当地政府曾经鼓励农民对土地复垦,并许诺每亩给予600元的补助。但是,村民们很快发现,仅土地平整一项就投入太多,“要好久才能收回成本哦?”
在李先元的眼里,这片已经荒废的土地能重新变成沃土,而且还要盈利。今年2月初,甘珍源农业有限公司承包了这片土地,让荒地上长出“金蛋蛋”。
不过,他的豪言被村民当成笑柄——“想啥嘛?这地能长出‘金蛋蛋’?”
“能产生生态效益就已经很好了,如果再产生经济效益那就更完美。”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张和纵表示,在荒漠上尝试种植经济作物,受品种等限制,回报周期长,企业并不热衷。
李先元的自信源于哪?来自郫县的气候以及他侍弄的树苗。
郫县位于成都平原,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足,适宜植物生长;李先元选中的树苗叫做多穗石柯,因其叶子富含多种元素,也被植物学界称为“树上的虫草”。目前,市场上经过加工的多穗石柯干树叶已经卖到600元/斤。一亩多穗石柯在进入第三年生长期后,每亩可产干树叶80斤左右,“亩产值在四万元以上,500亩地就是2000多万元啊。” 看到效益 农民才愿入伙
张和纵介绍,治理荒漠化,资金目前主要有三大来源:政府投入、公益基金和民间资本,但是高企的成本让民间资本望而却步。
李先元测算过,平整平乐村的土地,每亩成本在5000元左右,种苗每亩2.2万元左右,“前两年投入大概是3万元/亩,第三年才能有收益。”正是由于成本过高,今年只种植了200多亩树苗。李先元已投入超过500万元。
能否申请政府援助?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回应:“我省并无针对企业治理荒漠化的资金补贴政策,成本和风险企业要自己承担。”
“土地肥力恢复了,就要还给老百姓,我想让他们也参与进来。”李先元说,摆在他眼前的有两种分担成本的模式:一种是“公司+农户”,即企业提供技术和种苗,农户负责种植管理,产出的树叶由公司统一收购;另外一种则是由公司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公司将承包的土地分流给农户整理、种植,“三年以后村民将叶子按市场价卖给我,扣除土地流转费用、种苗费等成本,多退少补。”
村民们则表示,治理荒废土地他们愿意参与,不过,“李总(李先元)要先种出效益给我们看。”(记者 王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