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商务厅等部门负责人解读《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八条措施》

14.08.2014  08:36
  8月12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八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认为,《措施》对外资开放的领域更广、支持的力度更大,彰显了四川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办法从实际中来切实解决企业困难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国际外部环境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引进外资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对四川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在人口红利、传统生产要素优势逐渐消失的情况下,如何将外资企业引得来、留得住?一场规模浩大的调研活动,从入夏开始。历时两个月,深入外资企业、多次举行座谈会,“问诊”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措施》运营而生。“对应外企发展中的八类困难,一一提出破解之道。”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称,每一项措施,都很接地气。

  企业反映较多的,是项目审批流程繁琐。投资促进部门一位基层干部称,过去引进项目,要反复在北京、成都和当地部门跑;在当地,办理一个证,也要跑几个部门。

  去年底今年初,国务院大规模下放外商投资企业的核准及备案权限。在此基础上,《措施》明确提出,将总投资1亿美元以下鼓励类项目核准权限、3亿美元以下备案类项目的备案权限、1亿美元以下的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及变更事项的审批权限,由省级下放至市(州),甚至是县(市、区)。“今后在家门口有望全部办完手续。”另外,我省还将探索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

  省社科院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小琪认为,做好“减法”,将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更易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

   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用制度落实政策

  外资企业的外向度较高,需在全球调配资源。对于地处内陆的四川而言,提升通关效率是破除企业发展瓶颈的关键。

  开放倒逼改革。四川大胆提出,在全省全面推行海关和检验检疫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监管模式。“在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基础上,我们将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推行系列改革。”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说,比如凭舱单“先入区,后报关”、区内自行运输、集中申报等措施,将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升通关效率。

  我省在土地、天然气、用电、金融、税费等方面,出台系列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措施,支持力度也前所未有。如何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省商务厅负责人认为:用制度。

  特别是在土地要素保障方面,首次明确了权责,明晰省市用地指标配比:对于列入省重大推进项目的省上配套70%、地方配套30%;列入省重点支持项目的省上配套30%、地方配套70%。以往,外商投资项目用地均采用“招拍挂”形式,等待周期长,时间成本高,变相增加企业的负担。今后,“符合《划拨供地目录》要求的,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此举可推动养老、科技研发等公益类外商投资项目加快落地。

   非禁即入“国民待遇”激发活力

  “作为一家科技型公司,技术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国家的重大科技项目申请,外资企业却被挡在门外。”一家从事电子科技事业的外商投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发展过程中,最害怕“内外有别”。

  我省首次明确,“要确立一批行业龙头给予扶持”,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参与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境内外上市融资”等,进一步扫除发展障碍。

   放宽准入条件,放开更多领域,四川开放大门敞开——

  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我省公路、铁路、能源、电信、水利、市政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养老等示范性重大项目,加快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向外资开放,消除隐性门槛和附加条件,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

  在税收减免、财政资金扶持、科技进步、新产品研发、企业技改、政府采购、公共项目招投标等方面,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规定限制或禁止的,内外资企业享有同等条件同等待遇。“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省商务厅负责人表示,上述措施,将有效推动外商投资企业转型升级,吸引现代服务业落户,并将为四川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