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无
“‘互联网+智能硬件’已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方向。”在8月13日举行的“互联网+智能硬件”研讨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刁石京如是说。
近年来,智能硬件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成百上千款智能产品,覆盖了包括手环、手表、路由器、自行车等众多领域。据统计,2014年全球智能硬件产量高达60.3亿件,预计2016年产量将达到103.2亿。
然而,在这个智能硬件大发展的时代,我国的智能硬件产业仍然存在着一系列值得关注、深思的问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集成电路与软件研究部主任李婷在研讨会上指出了五个方面的问题:在创新层面,我国智能硬件产品创新门槛高,创新资源尚未充分释放;在技术层面,底层软硬件和共性关键技术薄弱,产品同质化严重;在标准方面,标准和应用规范缺失,行业推广普及任重道远;在服务方面,公共服务平台不健全,政策环境与创新快速迭代不匹配;在生态方面,产业生态碎片化,互联互通问题抑制市场规模效应的发挥。
李婷建议,我国应强化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速产品创新迭代:“通过构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体系,聚合行业资源,支撑高效创新发展。同时通过整合企业、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加大对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的研究,支撑技术应用创新。通过培引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和创新团队,引领带动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运作。”
刁石京表示,为了更好地构建“互联网+”的发展和创业创新环境,后续工信部将出台“智能硬件行动计划”等相关促进措施。
除了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互联网业界也对智能硬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在研讨会上,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京东、华为、百度等企业,共同倡议发起众创空间联合实验室,整合智能硬件芯片、互联网开放平台、大数据分析等关键环节,建设面向“互联网+智能硬件”的创新资源池和工具方法集,并结合众创空间联合实验室,支持高校学生以及社会团队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创新、创业。
“可以说,智能硬件领域是一片亟待开发的蓝海市场,其中有很多值得把握的机会。关键在于找准市场定位、开发出契合用户需求的智能硬件及配套软件,才能乘上即将扬帆起航的大船。”一位参与研讨会的业界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预测,到2020年,从大众市场的水平层面看,我国消费类智能硬件产值可达万亿水平;从行业应用的垂直层面看,智能硬件将为各行业提供约3万亿水平的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