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工薪族”春节过后变身“节缩族”

09.02.2014  13:27

春节长假刚过,不少工薪族又开始了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济南市民庄洪生没有像往常那样开车上班,而是提前30分钟出门乘坐公交车上班。“我算了算,这样一天能节省二三十元汽油费和停车费呢。

庄洪生的变化主要源自过年期间在购物、聚餐、送红包等方面的支出超出了经济能力,过完年后不得不开始精打细算,由“工薪族”变成了节衣缩食的“节缩族”,“每逢佳节被吸金,节后只好瘦三斤”成了他们的真实写照。

从今天开始,吃一个月泡面!”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在深圳工作的许皓更新了微博,说因为自己“过年花超了”,必须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并配发了一张她吃泡面的照片。

记者采访发现,回家路费、走亲访友、添置衣物等花费占据了一些工薪族春节消费的“重头”。在北京工作的张浩然老家在贵州,每年春节坐飞机回家。“我月薪3000元左右,仅来回机票就基本花光了一个月工资。”张浩然说。

给亲友的礼物红包,也是不少人春节消费的“主力军”。家在江西的万晶告诉记者,她家里有7个晚辈,如果按每人200元压岁钱计算至少需要花费1400元。“加上给双方父母的4000元,给爷爷奶奶的5000元,过个年不知不觉就花费过万。”万晶说。

一名“80后”工薪族告诉记者,过年前他就接到了来自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同学的各种聚会邀请,为此他特地花了8000元购置一整套“聚会行头”。

由人民网发起的一项超过7900人参与的调查显示,30.78%的网友春节花销在2000-5000元之间,17.05%的网友花销在5000-10000元之间。其中,有54.5%的网友表示春节开销“部分超支,可以接受”,还有16.43%的网友认为“严重超支,出乎意料”。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善峰表示,节日期间“面子消费”较为严重,折射出部分民众畸形的消费观、成功观,要想给这种“面子消费”消肿,关键在于转变认识和心态,实在做事、踏实为人。

社会学者艾君认为,反思“节缩族”出现的社会环境,往往是一些人以拥有金钱、权力和展现出的排场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

富也好穷也罢,过年回故乡、与亲人相聚,不能被华而不实的东西所累,而要充分享受亲情友情,这才是节日团聚的应有之义。与其‘大手大脚过年,紧紧缩缩上班’,不如带着‘感情’常回家看看。”艾君说。(记者叶婧、潘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