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违规收费干扰“稳外贸”国策
部分地区违规收费干扰“稳外贸”国策
相比政府服务的改进,现行管理体制条块分割造成的制度壁垒更是我国外贸发展中必须翻越的“一座大山”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被称作稳外贸“新国16条”。这是继2013年发布稳定外贸增长的“国12 条”后,国务院今年第一次出手“稳外贸”。其中,贸易便利化的相关政策备受期待。
但记者在内蒙、陕西、浙江等地调研发现,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口岸违法违规收取税费、代理报关暗藏猫腻、报关单存在利益链等问题。有关人士认为,“新国16条”要落到实处,需首先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并且加强配套平台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
莫名其妙的税费多
近期以来,一些地方将推进贸易便利化作为外贸“稳增长”的核心举措来落实,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地方存在代理报关暗藏猫腻、口岸管理者雁过拔毛要求企业交“出门费”等情况,企业融资也困难重重。
莫名其妙的税费多。内蒙古边境地区多家出口蔬菜水果的企业老板向记者透露,现在出口通关十分便利,手续很简化,但当地各种非正规税费让企业压力巨大。一是满洲里税务部门常年有人站在出境处收税,凡是出境的车,都要交300元钱,今年1月份开始降低到200元,但却没有收费“名头”,税票上就是个人印花税,但拿到地税局抵税又不算。二是要交“农残费”,每吨蔬菜23.3元,每吨水果22.5元,一车蔬菜水果大概得交上500多元钱,今年1月份暂停了这项收费。但如果还要继续征收的话,中等小企业至少都得补交上百万元,“让人很忧心”。三是要交消毒费,每车85元。最莫名其妙的是口岸办也要“雁过拔毛”,明明是可以直接出关了,非要求到他们的院子里转一圈,一圈就得交40元,叫“出门费”。
报关代理业暗藏“猫腻”。西部某省一家果业公司陈姓经理告诉记者,目前从通关环节及通关费用来看,都相对透明公开和合理。一般一个40尺集装箱货柜正常通关费用在2000元内。但有的企业却遭遇隐形的“关卡”,增加不必要费用。如在货物通关发行中,作为管理部门的海关及商质检单位会增加对产品抽验的检验流程或者时间,就会有相关的代理报关行或是保检单位来承揽此类业务,收取的费用标准明显超出行业标准;或者是让企业指向性地选择某家代理机构去操作。
报关单、报关委托书、商检的单子存在利益链。东部某省一家主营机械、服装的进出口贸易公司董事长方先生说:“这些单子都是收费的,我们单子小,一年会有6000、7000个单子,都是必须去海关指定的公司买,平均一张纸是5毛钱,虽然是小东西,但是累积起来也不是小钱。”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多家出口蔬菜水果的企业老板也反映称,海关明面上是不收费了,但其下属的海关服务公司却在收费,一份出境单收取30元,叫出口报关单。
融资困境依旧难解。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以生产汽车模具和家电模具为主,目前产品的60%用于出口。总经理梁正华说,现在企业发展很困难,主要是融资难和税负重,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还是依靠银行贷款为主。“我现在的厂房是租的,没有土地、没有房产,根本贷不到款,只能找了两家信誉好的企业给我做担保才发展起来,目前银行贷款大约有5000万元,利息在8厘左右,压力很大。”
贸易便利化最受期待
在大多数外贸企业看来,与以往相比,“新国16条”体现出更注重长期结构调整,这符合当前我国外贸产业结构进入深层调整期、部分产业遭遇“调整阵痛”、过度依赖短期刺激政策弊大于利的实际状况。
有关企业认为,就产业领域而言,和“国12条”相比,对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重视最具“时效性”。位于广东的大型港资玩具企业镇泰有限公司是全球多个玩具著名品牌的代工工厂,公司首席执行官黄达智说,近两年来,这家企业的用工总数已经从最高峰时的2万多人逐步减少到目前的1万多人。随着国内劳动法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完善,希望通过政策维持原有的成本优势已经绝无可能,“产能形成不易,转移消失却有可能很快,因此政策在这个时候重视加工贸易,强调引导我们‘梯度转移’,实现‘承接有序’,就像及时雨一样,希望有关部门尽快细化落实。”
“新国16条”提出的积极支持企业应对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深获企业好评。浙江宝归来车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群宝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宝归来”先后接受了欧委会反倾销、反补贴、严格的产品质量检测等多番调查。2012年1到8月份,“宝归来”出口欧盟是600万美元左右,到2012年3月,来自欧盟的订单直接降为零。而单单为了应诉,企业就花了200多万元。货款要付清、库存出不去、员工要发工资,最困难的是2013年春节前,公司账户只剩下2000多元。“反倾销是一场耗时间耗金钱耗精力的硬仗和持久战,很多企业就是因为打不起索性放弃市场,或者被活活拖死,希望国家在这个方面一定要多支持企业。”
普华永道中国国际贸易服务合伙人潘迪文接受新华社记者访问时说,该机构今年一季度对近400家在中国注册的外贸企业进行内部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企业最急切的需求就是如何利用海关、商检等部门推出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其中33%的企业希望能够借助无纸化通关、保税区、升级海关分类等措施缩短清关时间,28%的企业希望能借助自贸协定、利用暂定税率等措施节约关税成本,还有26%的企业认为自己需要加强同海关、商检协商等举措加强自身合规性,避免违规成本。“综合各方意见看,不论是货物到达前报关文件预检或预报关,还是搭建电子化平台实现‘单一窗口’,贸易便利化都还有很大的潜力空间待发掘。”
但北京海关关长高融昆提醒说,贸易便利化是部门服务手续上的便利化,不能取代政策本身产生的积极效应。要看到在贸易便利化上的努力不可能全部抵消外贸环境大幅恶化带来的冲击,它属于刺激企业产业竞争力的范畴,不宜简单化成“贸易便利化就能直接带动外贸增长”,过分夸大效果。
避免部门利益干扰
相比政府服务的改进,现行管理体制条块分割造成的制度壁垒更是我国外贸发展中必须翻越的“一座大山”。江苏舜天国际集团机械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海宁说,电子口岸平台可以说是对企业最大的服务,不存在技术难题,也不存在监管不到问题。江苏省七八年前曾委托舜天集团做电子口岸,但多年来一直原地踏步,主要原因就是部门利益。
“我们当时做要协调海关国检边防等18家相关单位和部门,信息无法共享,无法推动。后来给贸促会,也做不下去。现在的电子口岸,坦白说还是形象工程的多。”高海宁说。
高融昆说,客观地讲,各部门在通关一体化、无纸化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一些问题确实没有解决,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性问题。这些体制问题,靠地方自身通过机制、方法上的创新去做虽有可能,但难度很大,需要更高层面的集中协调和推动。
外贸体制的调整,信息一定要充分、全面、客观、公正。高融昆说,客观公正地分析体制、机制弊端所在,听取多部门、多地意见,形成建设性的方案和措施,才能推动问题的解决。各相关部门一定要有大局意识,避免部门利益的干扰。□
(本组稿件由《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吴涛王攀贾远琨商意盈刘巍巍海明威杨一苗张丽娜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