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海东:不理解盲目世界杯热 比足球强国我们缺落实

22.07.2014  07:35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体育专电 题: 世界杯 启示不能太肤浅 发展足球唯有“落实”二字——对话郝海东 [微博]

  新华社记者岳东兴 公兵 [微博]

  作为昔日的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前锋,郝海东无法理解这个夏天出现的一种盲目“世界杯热”。他在21日以形象大使的身份,对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各方调研已经做了够多,落实才是硬道理;第二,没有一套专业、全面的体系,效果只能是普及人口,却难以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

  “发展足球一定要专业和职业,尊重人的规律,项目的规律,而不是所谓咱们经常换个教练,讨论打什么战术,”郝海东此间在奥体中心接受专访时说。今年44岁的他已经退役多年,但体型保持得仍与当球员时一样,整个人充满活力。

  他对一些世界杯天天熬夜看球的人群,是否真正喜欢足球,表示疑问。“有人说‘我喜欢足球’。可你真的喜欢吗?你真的踢过吗?让孩子踢过吗?真正从事了吗?真正理解足球了吗?不知道。我很不理解,(有些人称)什么‘我的荷兰’。你是中国人。奏国歌每次升国旗我都会唱,这些才是足球带给大家的。

  郝海东还强调,要想让足球从根本上改变,必须看到冠军光鲜的背后,那些专业型人才数十年的扎实工作,和一整套体系的建立,而不是“去年看西班牙”,“前几年看巴西”,“而今年又看德国、哥斯达黎加”。

  “德国足球能有今天,是10几年前,他们就意识到了,‘我们可能在体系培养上有问题’,随即做出了改变。谁带他们做出改变的?是当官的吗?不是。是贝肯鲍尔、鲁梅尼格、克林斯曼这些人。西班牙是阿拉贡内斯,博斯克,也包括卡马乔这些从事足球的人。

  与足球强国对比,郝海东认为,我们最缺的就是“落实”二字。

  “邓小平同志二、三十年前都说,足球从娃娃抓起。我们今天还在说,可这些孩子们还是‘娃娃’。怎么抓了,到底抓什么了?大家具体落实的时候,怎么去做?谁在做?如果没有这些,大家又是讲完,然后你喝着啤酒,挺着大肚子,戴着眼镜,在电视机前,输了球骂骂,这是最可怕的,”郝海东说,所有这一切,不职业,不专业,不尊重规律,“一定没得赢”。

  “落实”的重要性也得到前国家队教练金志扬的赞同。他在当天一同出席校园足球冠军杯开幕式时说,“我们的差距还在落实,问题都认识到了,关键在于全面落实。中国那么多校园,光大学3000多所,(校园人口)甚至超过了荷兰人口。我们的问题就是‘不认真’。如果认真干10年,肯定有希望。

  郝海东说,目前我们校园足球“最重要的是体系建设”。“如果想为中国足球的改变和成绩的提高,来达到大家的心里目标,那就需要真实设计好它的体系,包括竞赛体系、培养体系、组织体系等。

  他举例说,国外孩子5岁开始踢球,7岁就已经有成建制、体系的联赛。“他们孩子到13岁,每年打的比赛已经有几十场。他们7岁的孩子一样坐着大巴,有队医跟着,去客场,跟俱乐部一队都一样的。

  郝海东还举了日本的例子。“日本的校园足球联赛,办了90多届,最后的决赛,在国立体育场,有电视转播,观众爆满。这也是他们20多年为什么总能赢。而且,他们足协最专业的人,都在这个系统里。

  中国男足现在的一个顽疾仍是“锋无力”。作为国家队昔日的锋线“尖刀”,郝海东说,如果现在的孩子们,从小能有高水平的教练培养,“不用多,只要几万人口,我相信肯定10年后比我好的大把”。

  对于校园足球的未来,郝海东强调,“一切事情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做个10年、20年,你才能看出有一点成绩。可没有这些,我们在亚洲都没机会。”(完)

文章关键词: 郝海东 世界杯 校园足球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已关注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