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双:贫困村“结穷亲” 助推脱贫致富

04.08.2017  15:13

  “收下吧,收下吧……郑同志……你给我们家做了这样大的好事……这是我们全家的一点心意。

  “不行!不行!这怎么行呢?”“老人家别这样!感谢你们的好心意,这钱我是绝对不会收的!

   渠县 环治办工会主席郑小双一边坚决推辞,一边开导、劝慰说:“快把钱收回去,你们小心些收捡好,补贴补贴家里。买点小鸡,或者买点经济作物种子,搞好家里的生产。我们大家都盼着你们家早点好起来,早点实现脱贫奔康。

  老太太不知如何是好,只是站在原地,一个劲地说:“哎呀,郑同志……那我该怎样感谢你呢?该怎样感谢你呢?以前给你东西你也总是不收……感谢你们县里的同志,你们还帮我做活路哟……感谢党的好政策……

  这是不久前,发生在三汇镇重石村8社肖友良老太太家门口的一幕。此前郑小双天天在肖家、村委、镇上派出所和民政办几头跑,终于为肖友良办好了小孙女蒲春雪的户口、重度智残儿媳罗莉的残疾人生活补贴。

  时间回溯到两年前,全县掀起脱贫奔攻坚精准扶贫工作热潮,县委、县政府要求机关单位对接帮扶贫困村,党员干部深入贫困村“结穷亲”,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5年11月18日,当郑小双第一次走进这个精准扶贫对接户家中,听村委干部介绍,户主蒲在胜因病于2014年底去世,那时他家就因治病而欠下了一屁股债;蒲在胜老伴儿肖友良年近古稀,体弱多病,随儿子蒲明强居住,但蒲明强是出了名的暴脾气,文化程度为小学未毕业,几近文盲,接近50岁了,差不多就认识自己的名字,年幼时患病落下后遗症,时常酗酒撒泼;儿媳罗莉,30出头,重度智残;大孙女蒲春燕在读小学,小孙女蒲春雪要满4岁了,该上幼儿园,但因没有户籍而无法入学。肖友良老太太拖着羸弱的身子支撑着全家,收入主要靠低保、农保,虽然也有村镇和邻居的关怀和帮助,但因家庭人口多等各种因素,而一直处在绝对贫困生活状态中……

  改革开放30多年了,全国城乡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时光在重石村8社的肖家就凝固了吗?该怎么办?扶贫工作怎么入手?思来想去,郑小双决定从树立这一家脱贫奔康信心入手、从解决他们最关心的罗莉的残疾人生活补贴和蒲春雪的户籍入手。

  就这样,郑小双隔三差五送去慰问金,食用油、大米、鸡苗等生产生活用品和慰问物资。农闲时常常带去县委、县政府关于脱贫奔康的政策和信息,和他们拉家常,共同商讨脱贫奔康措施和具体的生产细节,不厌其烦地对蒲明强进行说服教育,帮助他改变暴躁脾气。郑小双还特别注意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理念渗透在精准脱贫工作中,有意引导当地居民、特别是肖友良一家人注重打扫和维护环境卫生,改变随地乱丢乱倒垃圾等生活陋习。到了农忙时节,郑小双还邀约单位王小军等同事一道直接挽起裤管撸起袖子,下田下地帮助他们打谷子干农活。

  在长期的帮扶工作中,肖家老太一家从最初的质疑和消极配合态度,转变为了充分信任和满怀感激。为表谢意,肖家老太几次将家里的鸡蛋、橘子等农副产品要送给郑小双带回城里去,都被他婉言谢绝。直到前不久,当郑小双帮助肖家解决了他们最为关切的蒲春雪户籍和罗莉的残疾人生活补助之后,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这个瞬间,不正是 渠县 脱贫攻坚伟大画卷中的一个特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