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邻水给力精准扶贫助农增收致富

22.09.2015  11:12

      近年来,广安市邻水县把扶贫攻坚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扬长避短、创新思路,瞄准特困片区、聚焦特困群众精准发力,通过推进特色产业开发、乡村旅游等工作,有效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曾家坝村是邻水县丰禾镇的一个小村庄,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如今已有近120亩的园艺花卉种植基地,被当地群众称为“园林村”。曾家坝村的这一变化得益于邻水县精准扶贫政策,为当地引进了重庆的园林花卉公司。

        “引进花卉在我们村上种,现在已经达到了120多亩,他们每年的经济收入达到了200多万元。”近日,邻水县丰禾镇曾家坝村党支部书记冯顺乔告诉记者。

        引进花卉公司流转土地不仅给当地群众增加了一笔收入,精准扶贫政策的好处还辐射到了当地30多名贫困群众的身上。冯顺乔告诉记者,为了解决村上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他主动联系上了村上园艺花卉种植基地的负责人,让村上的困难户到基地学习技术,并在基地打工,切实解决了当地贫困群众的就业难题。

        村民冯仁和往年都是在外做苦力,又脏又累不说,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冯仁和告诉记者,“以前在外面打工,一个月也就是3000多元,现在回来在苗圃做活,也有三四千块钱一个月,还可以看顾孩子,比在外打工强多了。”自从在村上的花卉种植基地长期做工后,冯仁和家里的收入增加了,生活也改善了很多,自己再也不是村上的“包袱”了。

        曾家坝村引进园艺花卉公司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仅是邻水县精准扶贫的一个例子。同样事例在丰禾镇的五童村也在发生。今年41岁的退伍军人熊维东在该镇党委政府开展的精准扶贫帮扶活动中,找到了草绳加工这条致富路。熊维东告诉记者,自己退伍后,也没有什么特长,十年来都在外打工,日子过得也“窝囊”,自从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找到草绳加工这个项目,并成功地将所产的草绳销往重庆的园林公司,自己的日子才真正好了起来。“做了一两年草绳加工这个行业,一年在家挣到七八万块钱,比出去打工好。”才两年的时间,熊维东就脱掉了贫困的帽子,住上了楼房。

        据了解,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邻水县积极搭建平台,在各贫困村全部建立了驻村帮扶工作队,整合安排省、市、县、乡各级帮扶工作队员,按照“一户一策”的要求落实帮扶规划,加强对扶贫对象的个性化帮扶。同时,该县还大力引导群众发展乡村旅游、苗木繁育等产业,并通过开展科技培训、修建文化广场、搭建乡村舞台等措施,提高了贫困群众的致富能力、文化素质和幸福指数。(广安在线/曾涛 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