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 我们曾相聚

22.04.2016  19:23

  狮子山静下来了,静得只剩下几盏灯微微地渲染夜色。考完了,放假了,人去了,楼空了。唯有我,在这静谧的夜晚,抒写那属于我们文学院第二届教师教育基地班的学子们的记忆。
去年此时,我刚刚结束了大三上期的学习,初入大学时满腔的热血仿佛已被时光殆尽,残存的只是满眼的彷徨。四年的大学已被挥霍了大半,肚子里装了多少墨水只有自己清楚。虽尚未身临其境地站在就业的“战场”上,但学长学姐们的就业征途刮来的“血雨腥风”还是让我不寒而栗。怎么办?怎么办?时光已不能重来,懊悔也于事无补,现在再努力,还来得及吗?
  二月的日子,似乎有了那么一份情愫,它蔓延着,在举手投足,在字里行间,并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绽放了迷人的芬芳:文学院第二届教师教育基地班开班了!这个好消息无疑让迷途中的我犹如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光芒,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并且很幸运地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我被分在了第8组,和其他组不同的是,我们组只有5个人,指导老师是我们的微格老师何夕林,组员和老师彼此都非常熟悉,这也为我们后来共同的学习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接下来的大半年里,我和我的伙伴们度过了人生中难忘的奋斗时光。
  三月的阳光不算热烈,却充满了一种力量,昂扬着一份斗志。在微寒的晨光中,在冷清的教室里,我们在一起大声地朗读,专注地学习,不敢有丝毫懈怠。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我们在诠释自己师范生的使命的同时,似乎加上了一份诺言,一份基地班学子的诺言——为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而奋斗!还记得三教后那一束淡黄色的迎春花,它渗透着熹微的露珠,一路执手,一路艰辛,化为了青涩的微笑;还记得夜晚图书馆门口飞落的梧桐叶,它就那么静静地躺在大道上,一路飘摇,一路悠闲,温馨化为了永恒。我们5个人,像拧在一起的缆绳,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向共同的目标不懈地奋斗。
  四月中旬,生态广场上飘着小雨,残落的玉兰黯然地随风离去。略显疲惫的我们,额角渗出的汗珠可将衣衫打湿,而未来却依旧遥远。为什么付出了努力却没看到回报?难道我的选择错了吗?些许懈怠,些许抱怨。然而作为集体的一员,老师的宽慰,伙伴们的鼓励,终使我前行的脚步未被情绪的纠缠所羁绊。
  五月的小荷展露出尖尖嫩角,清爽的南风吹散了期末考试的硝烟,却不减我们学习的热情。在何老师的帮助下,我们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六月在成都市第12中的见习。在那里,我们亲历了高中教师的辛勤繁忙,也重温了高三学子的奋笔疾书。虽然没有上过课,只是听课、改改作业,但是每个人都获益匪浅。
  一个暑假,60多个晨昏交替,我们没有回家,在学校里挥洒汗水,努力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早已不记得它的炽热,也许是为了秋季的收获作最后的耕耘吧!
  时间恍然到了九月,为期三个月的教育实习开始了。新鲜而又丰富的实习生活给了我从未有过的快乐。每天清晨,一跨进玉林校区的大门,迎接我的是值周的孩子们郑重的鞠躬和清脆的呼唤“老师好”。初听到时,还觉得不自在,暗暗疑惑:“是在叫我吗?”想罢偷偷地看看周围有没有其他老师,极不自信地在孩子们的目光中走进校园。第一次望着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作业,批改到手软都改不完,才意识到原来当老师那么辛苦。
第一次给孩子们上课,面对孩子们热情的掌声、求知若渴的眼神、积极踊跃的发言,才发现四十分钟原来过得那么快,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居然是那么的满足和幸福……数不清的第一次,让我对教师职业充满了无限的向往,让我对坚持做好每一件事充满了动力。
  实习生活辛苦而心不苦。川师离玉林中学很远,我每天五点多就起床,挤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按时赶到学校,只是为了不迟到,为了陪孩子们一起早读。每天我都认真地批改作业,从早上改到吃午饭都改不完,只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监督孩子们认真学习;每天我都认真备课到深夜,查阅各种资料,把教案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只是为了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们,只是为了让他们在有限的课堂中获得更大的提升。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朝着一名合格教师的标准靠近。我不怕吃苦,因为我的心,是快乐而满足的。
  实习让我收获了很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现代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对学生心灵的引导和成长的关注。感谢我的伙伴们,尽管我们有很多不同,但生命中因为基地班而相交的部分,却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十二月的寒风卷走了七教C区门前那棵银杏树的最后一片黄叶,同时送来的,不是冰雪,而是收获的喜悦。我们小组中有三人都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这是对老师、更是对自己洒下的汗水最完美的见证。另外两人,因为对自己要求更高,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接受来年更严峻的挑战。但无论在哪个时候,她们都不是孤独地在战斗。在她们身后,有她们的伙伴、她们的老师以及整个基地班的伙伴们做坚强的后盾——她们无所畏惧!
在基地班的生活中,我成熟了很多,少了浮华,多了质朴,体味过成功的甜蜜,也品尝过付出的艰辛。如果说,人生真的有苦味的话,那么基地班的学习生活苦吗?也许苦,但那毕竟纯粹多了,简单多了——因为只要你付出,就会有收获。成果在不同的价值表象上虽各有不同,但这种执着的学习经历足够锻造一颗勇敢的心。
  伴随着2011的消散,舒卷的云,远去的岁月,都化雨为春风,滋润着我的心田。第二届基地班的列车已经驶完全程,伙伴们纷纷下车,寻找自己的未来,而我停驻在列车门口,竟不忍离车而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只是那一年的迷茫,那一年的汗水,那一年的欢欣与坚持,都已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底。
  哦,基地班的伙伴们,那一年,我们曾相聚。
后记:至毕业时,作者所在的基地班8组五名同学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两人考上了双流县的教师公招,被分在双流县籍田初中、双流县锦江小学工作;一人被选聘到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任教;一人被选聘到北大附中成都为明学校任教,一人被选聘到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任教。
(作者系文学院2008级6班学生,文学院第二届教师教育基地班学员,大四时通过双流县教师公招成为双流县籍田初级中学教师;现为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社会事业局教育体育处工作人员。文章写于2011年底,讲述了作者在第二届基地班的整个训练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