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迎新春联送进重建新区

16.01.2015  05:51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中新四川网1月15日电 (汤雁)1月15日,邛崃市高何寇家湾安置点人头攒动,一个个村民手捧一副副红彤彤的贺年春联,欢天喜地地离去。当天,由邛崃市组织的“2015年新春送文艺下乡”活动走进该安置点,来自成都市文联、成都市诗词楹联学会的12位书画名家,及该镇本土书法爱好者在现场免费为搬进新居的村民写春联,为他们送去深深的新年祝福。

        据了解,为展示重建新区民风民俗、展现欢乐祥和的幸福场景,邛崃各重建新区镇乡围绕“快乐过春节”主题,组织开展“幸福中国年”系列活动,当天的“迎新春.送对联”活动正是该系列活动之一。

        喜迎新年春联送进重建安置点

        “老师,麻烦你再给我写一副春联嘛”、“我还说哪天去街上买春联呢,这下免得跑路了哦!”……在活动现场,书画名家和书法爱好者们一字排开,纷纷挥毫泼墨,墨香飘溢而来。闻讯赶来的村民络绎不绝,他们围站在书画名家和书法爱好者身边,眼中充满了喜悦和感激之情。

        “‘好家园梦在脚下;新生活路指前方。’‘好家园,新生活’,巴适,好喜庆哦!”看着新家门前刚刚贴好的对联,该市高何镇毛河村村民寇从金开心地告诉记者,没想到这辈子会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还有政府和这么多热心人的关心,把春联都送到家门口来,相信以后的生活肯定越来越好。

        “写得好巴适哦,这么好的春联,贴到我们新房子的门上肯定好安逸哦,年味一下就浓了嘛!”村民寇兴文拿到墨迹未干的春联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去年4月他就搬进寇家湾安置点新家,看着安置点的人气越来越高,去年10月以家带店的形式在安置点开了个“养生火锅串串香”,生意还不错。“春联给我们送来了好兆头哦!过完年,村里的树莓、兰草等农旅项目肯定会吸引不少游客,所以我还要加大‘养生串串’的硬件投入,相信生意会更红火!”寇兴文远望着安置点外一片高标准农田,内心充满喜悦和希望。

        返乡创业高标准农田播种希望

        不仅要住上新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在高何寇家湾安置点,“迎新春.送对联”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安置点前面的一大片高标准农田里,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三十来位村民却忙碌得热火朝天。“这里把土盖好一点,间距要把握好……”一位男子在田里认真地查看着,这是该镇毛河村返乡创业青年李开玖在查看树莓种植情况。据高何镇党委委员兰彬介绍,该镇规划实施2190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前寇家湾高标准农田基本建成;靖口村、张家岗、王家村、何场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进场施工。同时,还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李开玖就是其中一位看中家乡的发展前景,选择返乡创业的典型代表。

        李开玖是高何毛河村青年,原本在成都开餐馆,新家位于毛河村高磨子安置点小区。“去年回家过年的时候,我看到家乡新修的一栋栋‘乡村别墅’,感到非常惊喜,当时就有了回家创业的想法。”李开玖告诉记者,后来看到村里在搞高标准农田建设,于是就决定种植树莓,搞农旅项目,为家乡发展做一点贡献。2015年1月11日,李开玖与朋友合伙,从东北引回价值10多万的树莓苗在毛河村、何场村高标准农田里开始了种植,现已种植50多亩。“再过几天就可完成总计200亩的树莓种植,今年是试果期,预计明年开始盈利,准备将一部分作为游客观光体验采摘园,另一部分直接出售。”说到树莓种植前景,李开玖信心满满,“每亩产量可达2000斤,每亩可收益约3万元。”他告诉记者,自己发展树莓农旅项目,请的都是寇家湾当地的村民,让他们在自家门前就能打工挣钱,同时,还要带动周边的群众一起种植树莓并进行回购,并希望以此带动高何的乡村旅游发展。“不仅是要让自己致富,还希望能带动当地群众一起致富。”李开玖如是说。

        据了解,寇家湾安置点于2013年11月23日开工建设,2014年3月24日完成分房,目前已经全部入住。放眼望去,小青瓦、雕花窗式的川西民居,宽阔的院坝,精致的小花园,古朴的门房……无一不冲击眼球。走在铺设完毕的青石板道路上,身后的农田、远处的高山、竹林和新房相依相衬,融合在一起,一片和谐美景。“安置点的设计是将田、林、宅院等元素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了具有现代生活居家模式的乡村聚落。”高何镇党委委员兰彬向记者介绍,该镇住房重建已全面完成,春节前将又会有一批群众搬进新家;同时,结合产业发展,靖口村、张家岗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也已进场施工,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据介绍,为努力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同步奔小康,邛崃市综合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科学推进灾后重建。截止去年年底,该市5029户农房重建全面完成,提前完成省上下达任务;规划实施42个集中安置点,已新建住房167.3万平方米,建成了夹关周河扁、高何寇家湾、临济喻岗等一批幸福美丽新村。同时,按照“做优农业”的思路,因地制宜提升传统产业,培育特色产业,着力构建“一线三点五带”产业格局;抓住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整合发展试验区”契机,将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推进一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如今,该市31个产业重建项目全面开工,建成连片茶叶、蔬菜、中药材、猕猴桃基地6.5万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