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邛崃幸福家园 评选灾后重建示范新村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方炜) “同舟共济兴百业,锐意进取谋发展”,这句话在邛崃“4.20”地震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回眸过去,一个个建设中的好项目、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新道路……许多精彩令人难以忘怀,值得我们去点赞。洁净的道路一尘不染、房前屋后鸟语花香,在依山傍水、林竹掩映中,一幢幢独具川西民居风格的新楼错落有致,旁边或是青翠欲滴的茶园,或是生机盎然的蔬菜基地……今20日,邛崃市组织开展的“4.20芦山地震邛崃市灾后重建幸福美丽示范新村评选活动”,由规划专家、人大(政协)代表等组成的评审组一行,走进该市各灾后重建幸福美丽新村,通过上楼入院、对话群众,在徜徉林盘山水间,切实感受邛崃“小组微生”的一幅幅美丽画卷,而有了评委们现场的参观考察,也使得此次示范新村的评选更具有含金量!
展示重建成果 启动幸福美丽新村评选
记者获悉,“4.20”灾后恢复重建以来,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邛崃综合运用改革的思路和统筹城乡的办法,以提升重建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群众增收致富能力为核心,科学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经过三年的努力,邛崃重建新区形态发生根本性转变,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大幅提升,产业吸附聚集功能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得到真切实惠。
截至2016年4月19日,该邛崃市以集中安置为主要方式,已全面建成42个新村安置区,新建住房220万平方米,重建新区镇乡集中居住度达到80%。临济镇、水口镇等8个重建新区一般场镇改造通过验收,夹关镇、高何镇等3个特色镇建设成效初显,建成夹关镇熊营湖、道佐乡砖桥湿地等“五湖三湿地”。坚持产村融合、成片推进,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打造了一批幸福美丽新村样板,其中夹关镇郭坝场镇新村、周河扁新村等新村,被列为全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进会现场点位,并在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
“本次灾后重建幸福美丽示范新村评选,不仅是对邛崃灾后重建安置点规划设计的经验总结,也是对优秀规划建设经验的推广传承,更是对邛崃灾后重建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邛崃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灾后恢复重建中,该市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小组微生”理念,建设“背山、面水、进林盘”、具有川西风格的幸福美丽新村安置区。
该负责人介绍说,该市专门邀请规划专家、人大(政协)代表等组成评选组,通过4月20日当天现场参观考察、4月21日召开集中评选会,从前期初步筛选出的25个示范新村候选名单中,最终确定10个“4.20芦山地震邛崃市灾后重建幸福美丽示范新村”。
对入选示范新村的,将由该市市委、市政府进行表彰,并颁发“4.20芦山地震邛崃市灾后重建幸福美丽示范新村”奖牌;同时,对入选示范新村涉及的规划设计单位、项目管理公司发放荣誉证书或奖牌。此外,各相关镇乡还可在入选的10个示范新村主入口处建立LOGO标志,用于注明新村灾后重建规划设计单位、设计理念、建设单位名称等相关信息。
评审专家逛新村 热赞“邛崃模式”值得借鉴
从临济的凉水安置点、到夹关的郭坝安置点、周河扁沫江山居;再到高何的沙坝社区、火井的银台山村场镇……
“4.20芦山地震邛崃市灾后重建幸福美丽示范新村评选会”评审组成员一路走,一路看,“简直是亮瞎眼了哦!”
一幅幅幸福美丽新村美景,如画卷般映入评委们的眼帘,惹得众人纷纷点赞,纷纷拿出相机、手机将美景“装入”镜头。
成都市政协委员、建筑师刘民在参观完点位后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的建设集中在城市,现在乡村的建设成为重点和趋势。刘民评审曾数十次来邛崃考察。“我看过四川很多地方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唯独邛崃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独具特色。”他告诉记者,邛崃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最好的诠释了开放融合的理念,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传承完美融合,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提升了,大自然的美景也最大程度的开放了,让游客没有距离感。
“邛崃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无论在场镇改造,还是新区的建设,都有效的实现了产业的提档升级,促进了居民的增收,实现了一、三产业的互动,堪称范本啊,值得学习借鉴!”刘民说,邛崃模式既解决了新兴城镇化的大问题,又解决了居民生活方方面面的小问题,值得肯定。
“乡村酒店联盟模式是一种创新举措!”邛崃总商会会长、工商联主席苏潮说,他尤其对沫江山居印象深刻,不仅环境优美,而且推行乡村酒店的发招模式,有效解决了居民增收的问题,打破了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非常完美,值得推广、借鉴。
村民憧憬未来 幸福如花儿一样灿烂
出邛名高速公路夹关出口约4公里,在邛崃西部山区旅游大环线旁,一处由20多栋川西民居组成的新农村综合体格外引人注目,白沫江水静静川流而过,依山而建的房屋与山水融为一体……这就是夹关的周河扁安置点。
依托依山傍水的生态环境和紧邻天台山景区的独特优势,周河扁一开始就按旅游接待功能进行规划建设,并成立“沫江山居”乡村主题酒店联盟,积极发展乡村旅游。
石月芳是居住在周河扁安置点的村民。她告诉记者,她们家儿子有一天170平方米的房子,她也分到170平方米的房子。儿子长期在成都工作,很少回家。她们家将空出来的一套出租给酒店管理公司营运,一年的租金收入也有2万多。加上土地流转每年的固定补贴3000多元,自己住的房子也会在旅游旺季的时候拿出来接待游客。
石月芳告诉记者,这样算下来,他们家一年的固定收入有5、6万元。“现在的不仅住上了好房子,而且过上了好日子,也鼓了钱袋子,很幸福”。石月芳说,以前靠种地为生的日子,那叫靠天吃饭,随时担心因为自然灾害导致庄稼无收成。如今是靠人吃饭,只要有游客来,他们就有收入,而且收入还翻了几番,这种模式的确让他们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
“现在城里人都羡慕我们这种生活哦!”李子芬是邛崃市天台山镇的村民,通过灾后重建安置,使她家从山脚下搬到了半山腰青岗岭。说起现在的居住条件,李子芬笑得合不拢嘴。她告诉记者,现在她家房子将近180平米,独门独院、有山有水,还紧靠天台山景区,简直太巴适、太安逸了。“现在每天晚上吃完饭,我都要牵着孙女在小区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