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市力争早日实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11.02.2014  17:36

临济镇郑湾安置点,2月5日已开始施工,一里路开外,去年启动建设的万头生态猪场养殖基地同步复工;夹关镇郭坝安置点,上午召开项目人员管理会议,下午先期入场工人开始机械检修等工作,1公里外古蜀皇茶生态体验园的茶文化博物馆钢构主体基本完成,餐饮住宿部分开始平场……2月7日,节后第一天,记者来到邛崃市灾后重建一线实地探访,住房与产业项目都已启动建设。

 

  坚持民生优先,邛崃市制定了“2014年9月30日之前完成以住房重建为核心的民生重建”的目标。“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我们严格按照既定时间表倒排工期,在确保安全、质量和程序的前提下,统筹推进灾后住房重建、基础设施、产业、文化、生态重建。”邛崃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保证群众既安居又乐业,早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实现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振兴、人民生活跨越提升。

 

  点位一:临济镇郑湾安置点

 

  初六已开工

 

  4月30日达到基本入住条件

 

  “这个边框用的是啥子木材。”“门窗颜色群众还有没有其他意见。”7日下午,记者刚踏进施工现场,就听到入口处的小楼里传来的对话。原来临济镇党委副书记叶熙林和祁峰正在装修好的样板楼里进行检查。

 

  “郑湾安置点已于节前全部完成主体封顶,再过几天全部房屋就要参照样板楼进行二装施工。”叶熙林是都江堰龙池镇到临济镇的援建干部,样板楼的检查是他一直挂在心上的。他告诉记者,虽然春节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老百姓就已经确定了装饰方案,效果图与实际情况可能有出入,现在再检查一下窗台、窗边等做工细节,有问题好及时与设计、施工方沟通,大规模工程开始再返工就来不及了。

 

  拆掉木板,场地清理,翻砂……紧挨样板楼的三十几个先期入场的工人正在为即将开始的二装工程紧张地忙碌。正在翻砂的植燕琼一边挥动着手中铲子一边跟记者聊到,为了尽快完成前期准备工作,他们大年初六就已经开工了。据悉,郑湾安置点去年9月26日开工,今年4月30日将达到基本入住条件。

 

  沿着安置点外的乡村公路行进一里,另一个建设工地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万头生态猪场养殖基地占地200亩,去年10月已完成场平,现在正在建圈舍。今年8月就可以开始养殖。”黄庙社区党支部书记郑述成说,立足临济现有茶、生猪等资源,综合考虑灾后重建交通条件改善,产业重建将以“畜牧小镇”和“邛茶走廊”两大产业为主线。

 

  点位二:夹关镇郭坝安置点

 

  开始进行机械检修

 

  初十全面开工

 

  爬上塔吊查看标节螺丝的松紧度,检查线路是否老化……记者来到夹关镇郭坝安置点施工现场时,碰到了刚好检查完一个塔吊的王良波。他告诉记者,郭坝安置点建设场地分了13个区域,目前,每个区域都有3—4人正在进行机械检修。“我们上午召开了项目人员管理会议,下午先期入场工人开始机械检修、临电搭建、材料整理等工作,为初十全面开工做准备。”郭坝安置点项目经理黄文志告诉记者,目前郭坝安置点4万多平方米已经主体封顶,2万多平方米修至三层,约8000平方米修至二层。一期工程预计7月入住,二期预计8月竣工。

 

  1公里外山坡上葱郁的茶园中,最吸引人注意的是一个圆弧形钢构建筑。“这是即将建成的茶文化博物馆,目前钢构主体基本完成,接下来就开始安装玻璃幕墙。”夹关镇副镇长周兴盛介绍。而博物馆后方的餐饮住宿区,挖掘机正在作业,进行场平。

 

  据悉,古蜀皇茶生态体验园占地500亩,包括茶叶基地、茶文化博物馆、四星级餐饮住宿场所、生态制茶体验区等,预计今年4月20日前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周兴盛介绍,项目建成后预计吸纳约500人就业,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并辐射带动周边15000亩茶园发展,成为解决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有益探索。

  记者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