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因“尽可能真实”备受关注 剧本4年完成
新华网成都8月16日电(“中国网事”记者许茹)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从8月8日起登陆央视一套。“尽可能真实”的表现1976年到1984年的历史变革,是主创的初衷,也让这部“主旋律”作品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创作:60万字的剧本4年完成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播出一周,收视率领先于同时段其他影视剧,这让电视剧的主创人员都激动不已。
该剧全长48集,起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止于1984年国庆阅兵,意在展现中国在面临向何处去的重要历史关头,邓小平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过程。
从剧本到播出,《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前后历时5年。“这5年多来,我不敢说自己每天都在做这件事,但我敢说,我每天都在想这件事,想着怎样才能让这部剧更好看。”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总编剧、邓小平研究专家龙平平说。
其实,早在2004年、邓小平100周年诞辰时,就有部分电视工作者起意,想要将邓小平重新搬上银幕。但因“题材特别宏大、难度比较大”最终搁浅。5年之后,龙平平和其他3位签约编剧接受了挑战。
从2009年2月开始,龙平平和他的团队,用4年时间,研究了大量资料,光剧本大纲就改了十几稿,最终完成了近60万字的电视文学剧本。
拍摄:尽可能还原历史变革
“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历史原貌,尽可能准确地还原1976年—1984年的时代气氛和历史变革。”在导演吴子牛的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这样的原则。
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吴子牛坦言,这样重大题材的影片自己很少接拍,因为压力太大。“但是邓小平这个题材不一样,因为他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1969年插队、1978年参加高考的人生经历,让吴子牛对邓小平有不一样的感情。
用了三天时间看剧本,吴子牛就决定接下这部电视剧。从2013年6月进组,9月开机,2014年8月播出,《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走南闯北的拍摄,经过“N次”修改,电视剧终于在8月8日与观众见面。
“从马少骅进组,我就让全剧组的500多人,都对他保持一种敬畏的态度,培养良好的创作气氛,让演员尽情表演。”谈到第一次出演邓小平的马少骅,吴子牛对他评价颇高:“中国有很多好演员,但不是所有好演员都能演邓小平,为了更像,他天天听邓小平的原声,这样的演员值得很多人学习。”
从扮演孙中山被观众熟知,到接拍邓小平这个角色,对于年近60岁的马少骅绝对是个挑战。为了演好邓小平,马少骅不仅一个月增肥20斤,戒了多年的烟又重新抽起来,更关闭手机、不看电视,把所有有关邓小平的资料、图书、录音找出来“恶补”,从表演上揣摩,更从内心上揣摩小平的心境。
“真正领悟到的时候,才能走得通,摸得到,够得着。”马少骅说。
突破:为客观地反映历史
对于这样一部“主旋律”作品,能受到如此之高的关注度,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题材上的大胆突破,这样大突破包括出现了华国锋等人物,也涉及粉碎“四人帮”“大逃港”等事件。龙平平直言:“我们的审查,从剧本到成片,一路畅通。程序多而严格,手续很多,但没有遇到任何困难。”
全剧以粉碎“四人帮”开篇——在紧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前,华国锋高声宣布“粉碎‘四人帮’,是毛主席生前的部署。”这样的情节,引发了观众的讨论。龙平平在此前接受的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样的情节完全有“红头文件”可查——中共中央通知(中发[1976]16号)。文件第三部分有一段话:“1975年5月3日,毛主席就指出:他们的问题,‘上半年解决不了,下半年解决;今年解决不了,明年解决,明年解决不了,后年解决’。”
而对于华国锋、汪东兴等人物的首次出现,龙平平认为,“要客观地反映历史。我写这八年的中国发展史,如果没有华国锋,或者没有对他的贡献做出客观的表现,那这叫什么历史。”
经过四年的辛勤创作、一年的紧张拍摄之后,在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热播之际,龙平平和所有电视剧的创作人员都在期待着一件事,那就是观众的评价、观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