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暑期开展“文化部、教育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修研习计划”培训项目回访活动

13.09.2017  17:05

2017年8月1日到8月14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利用暑假时间,开展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修研习计划”项目回访活动。回访活动由继续教育中心主任谈青豹带队,服装学院院长阳川、国家级蜀绣大师袁伟、李晓岩副教授,艺术学院院长刘畅、副院长徐世玉教授、唐闻老师及其他非遗培训老师与非遗学生志愿者共10余人组成回访组开展回访活动。回访对象是绵竹年画、乐山嘉州绣、峨边彝绣、峨眉刺绣、马边彝绣及内江夏布绣的学员,共回访学员近50余名。

 

富有特色的绵竹年画

 

在我校组织开展的文化部“非遗研修研习计划”培训中,来自绵竹年画村绣艺轩、三彩画坊、康乾年画社、南华宫年画开发中心等多家单位的学员共有20余名。本次重点回访绣艺轩和三彩画坊。

 

 

回访组首先来到绣艺轩。绣艺轩负责人田凤,是我校非遗培训的第三期学员,从事年画刺绣设计与创作三十余年,是市级蜀绣工艺美术大师,亲自带领多名年画刺绣艺人参加非遗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绣艺轩年画作品丰富而精美。在谈青豹主任问及培训收获时,绣艺轩学员均认为经过培训,自己的层次提高了,作品更有思想、配线效果更好、针法更细腻,在刺绣艺术方面真正入门了。在谈到目前面临的问题时,普遍认为年画市场没有打开销路不好、从业者收入偏低、年画价格混乱、年轻人很少愿意从事年画工作。针对这些问题,大家一起出主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多接触市场,把握市场走向和人们的需求尤其是年轻人的需求,注重年画作品的实用性、时尚性和美感性,让年轻人喜欢上年画作品。第二,与儿童服装企业合作,注重年画元素与儿童棉麻服饰的结合,作为打开生活用品市场的突破口。第三,年画作品“”与“”结合,提高年画作品完成效率,降低作品成本。第四,拉开年画作品高、中、低档次,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要。第五,以小样年画作品为突破口,打开国际市场。第六,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年轻人的意识和观念更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绣艺轩年画刺绣从业人员何杨,26岁,潜心学习多年,在年画刺绣方面表现突出。像这样的年轻人应该多鼓励,多给予学习锻炼的机会,作为接班人重点培养。

 

 

刘畅院长和袁伟大师还建议学员尝试自己创作新作品,并注意申请专利。在进行创作时,注意与现实生活结合,找到新的结合点,开发出新的产品,强调年画元素的点缀装饰作用。在构图、用色和针法方面有什么困难,多与学校非遗交流群里的老师沟通。学校非遗教师团队永远对非遗学员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二个重点回访单位是三彩画坊。三彩画坊的负责人贾军,是年画传承人,艺术专业出身,从事年画技艺20余年,艺术水平和年画技艺水平都很高,画坊作品及陈列充满艺术性和时尚性。在谈青豹主任问到需要高校在非遗传承中提供什么帮助时,贾军主要谈到三点:一是多给予员工培训机会,带动整个企业技艺水平和传承意识的提高。二是通过高校开通传承人通道,让更多年画从业人员评为传承人及大师。三是帮助协调规范年画价格市场,让劳动和付出有所回报。贾军在谈到绵竹年画特色时说,绵竹年画刺绣,人物刻画到位,配色和构图活泼大胆,特色鲜明,尤其擅长色彩碰撞效果的运用。年画作品用线用色要真正达到神似,不仅仅是简单的穿针走线,必须深层次专研年画的文化背景和传统,深刻理解年画的文化内涵。

贾军还表示,希望得到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长期支持与帮助。期望能聘请到袁伟大师等老师经常到企业给员工授课与指导。在与艺术学院院长刘畅交谈时,表示希望得到我校艺术学院的艺术指导,在年画作品创作方面双方能长期合作交流,推动年画技艺的新发展。

 

 

在回访中,大家还一致认为要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考核。不能一旦取得传承人的荣誉,就停滞不前。非遗传承人要多创作非遗作品、多带弟子、为非遗传承多做贡献。相关部门对传承人的传承活动要提出考核标准,按时考核与调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传承人实现淘汰制,让更多优秀的非遗从业者评为被传承人。

经过本次回访,我校对绵竹年画的发展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培训学员的现状、面临的困难和对未来年画事业的设想有了更加全面、具体的认识。想办法打开绵竹年画的销售市场,解决年画从业者的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是推动绵竹年画刺绣艺术传承创新的关键。

 

以生活用品为主的嘉州绣

 

8月10日,首先来到了乐山嘉州绣秀坊和作品展示厅。嘉州绣产品丰富,种类多样,既有装饰品,又有生活用品,并以生活用品和旅游用品为主。嘉州绣以乐山地区佛、竹、猴、荷花及彝族元素为主要内容,特色较为鲜明。负责人徐燕,是非遗培训学员之一,从事刺绣工作近20年,天资聪慧,经营理念新颖。在乐山市政府及妇联的支持下,还成立了乐山嘉州绣培训学校,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目前在从事刺绣加工的有1000余人。

 

 

在谈及对非遗培训的看法,总结起来有一下四点:1.培训收获大,尤其是在配色与实际针法操作方面,有显著提高;2.希望有更多机会参加更高层次的培训,获取相关证书;3.培训课时数偏少,希望更加系统地进行专业学习;4.增加色彩、针法技艺与构图方面的课时数。

 

 

以谈青豹主任、刘畅院长为代表的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回访小组,充分肯定了嘉州绣在促进乐山地区妇女灵活居家就业、传承乐山文化及建立刺绣产品销售渠道方面做出的贡献。同时,根据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对嘉州绣的发展提出建议:1.提高刺绣品质。派学员走出去,多学习,多交流。为秀坊多培养几名技艺过硬、审美水平高的骨干人员,带动嘉州绣绣娘提高整体水平,提升嘉州绣品质。2.进一步打造嘉州绣特色。目前嘉州绣的特色不够鲜明,与其他地方的刺绣趋同。可根据乐山地区特色,设计开发系列产品,比如荷花系列嘉州绣、翠竹系列嘉州绣、佛系列嘉州绣、彝族元素系列嘉州绣等。3.提高绣娘收入。目前,嘉州绣绣娘的收入偏低、从业人群不稳定,绣娘难以安心刺绣、用心刺绣,这不利于嘉州绣的长期发展和传承。

 

 

8月11日,回访小组还拜访了乐山市非遗中心,并参观了文化观非遗展览馆。详细了解乐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主要了解彝绣与蜡染扎染保护传承情况。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23人,市级非遗传承人110人。学校希望为乐山地区搭建更加开阔的非遗传承平台,同时促进文化精准扶贫。

阿赫秀枝与持续发展的峨边彝绣

8月12日,回访小组来到峨边,回访峨边彝族学员阿赫秀枝、沙玛林信等数名学员。参观了阿赫秀枝的彝族服饰店,并对市级非遗传承人阿赫秀枝作了专访。阿赫秀枝,彝族人,其母亲和两个姐姐均是制作彝绣服装的能手,常年耳濡目染,加上她从小对彝绣服饰异常热爱,彝族图案了然与心,常常利用下课时间勾画彝族图案,利用废旧报纸裁剪彝族服装,利用节假日完成整套彝绣服装的制作。工作以后,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大量精美的彝绣服装和别致的生活用品,其作品深受身边同事与亲朋好友的喜欢,“被迫”出售,还供不应求。阿赫秀枝多次强调,从事彝绣创作,是她感觉最幸福的事。

 

 

阿赫秀枝除了自己坚持创作彝绣作品外,还在传承乐山地区尤其是峨边地区的彝绣服装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在当地政府各级相关部门的组织与大力支持下,秀枝老师开展了大量彝绣服装培训工作,培训学员累计达2000余人。峨边全县各乡镇,马边多个乡镇,乐山师范学院及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到处是秀枝老师非遗传承的足迹。

阿赫秀枝说,要做好彝绣服装,需要具备一定条件: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热爱彝绣与彝族服装。2.有一定文化基础和领悟能力。在农村传承比较困难。最好是有一定领悟能力的年轻人,思维活跃,审美水平较高,学起来会更快。3.理解并热爱彝族文化和彝族艺术。彝族文化和彝族艺术是彝族服饰的灵魂,彝族服饰从业人员只有接受、理解并热爱彝族文化与艺术,才能在从事彝绣工作中体现抓住灵魂,创作出生动形象的作品。

 

 

对于峨边彝绣面临的问题,阿赫秀枝谈到主要有以下几点:1.真正有兴趣学习彝绣的不多,传承困难。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并引导孩子认识到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2.彝绣与时尚结合度不够。彝绣主要用于彝族服装,而彝族服装过于复杂、厚重,年轻人尤其是彝族以外的年轻人难以接受。可以保留部分彝族元素,简化彝绣环节,并与时尚同步,让更多的人接受彝绣产品。3.彝绣产品销售平台缺乏。为了促进彝绣及彝族服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需要拓展彝绣产品销售平台。找到品牌企业与彝绣从业人员合作,在彝绣产品设计、开发、销售方面寻找新的突破点。

阿赫秀枝对于未来有美好的构想:希望组建秀枝彝绣创作公司,发现彝绣接班人,将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带动她们创作更多更好的彝绣作品,促进彝绣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对于峨边彝绣,回访小组建议,可以针对彝族和广大的其他民族受众,创作更多易于接受的生活产品,促进彝绣的推广应用,这也是拓展彝绣销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之一。

 

峨眉“蝴蝶梦”工厂

 

8月13 日上午,回访小组来到峨眉,回访学员袁秀萍。袁秀萍,聪明干练,成立了以蝴蝶为主题手工技艺工厂——峨眉“蝴蝶梦”工厂,专门制作蝴蝶标本手工艺品。同时,以蝴蝶为内容,创作蝴蝶刺绣作品。带动周边大量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实现灵活居家就业。目前,蝴蝶刺绣从业人员较少,刺绣技艺不高,需要学习提升。

 

 

在谈到非遗培训的感想时,袁秀萍认为自己收获很大,还结识了不少创业者,也开阔了眼界。她还希望到高校接受艺术类专业教育,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并取得专业毕业证书,为推动创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回访小组组长谈青豹认为,袁秀萍的“蝴蝶梦”工厂依托峨眉山旅游,进行蝴蝶手工艺品制作与销售,很有创意,但要扩大刺绣人员规模,提高刺绣人员技艺水平,这样才能大力提升蝴蝶手工艺产品的品质,推动“蝴蝶梦”工厂高品质地发展。同时艺术学院院长刘畅认为,峨眉“蝴蝶梦”工厂可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学院合作,由艺术学院师生设计、包装手工艺产品,并派学生到生产基地实习,促进手工艺品更具艺术性、更加精致。

 

良性发展的马边彝绣

 

8月13日下午,回访小组来到马边,拜访马边文化馆,回访马边彝绣学员。

马边文化馆曲比兴义馆长热情接待了回访小组。蒋馆长在文化馆工作15年,热爱非遗事业。15年来,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献给了马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和传承工作。蒋馆长认为,民族文化作为人们的精神内涵,能提升本民族的地位,给人们带来荣誉感,起到凝聚民心、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马边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并一直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马边2名学员曲别李英和司睹哈干,将非遗培训成果带回马边,用到彝绣实践中。两人一起并肩合作,成立彝绣生产合作社,并在马边县城开设了彝绣服装及其他生活用品店——马边花间刺绣。走进店里,迎面扑来的是艺术和时尚气息,是很多年轻人包括汉族年轻人都可以接受的风格。马边花间刺绣,是将传统彝绣服装与现代时尚结合得最好的刺绣店铺之一,可见学员曲别李英和司睹哈干在彝绣创作方面确实花了心思,进行了认真思考和设计,让我们看到了彝绣的未来发展方向。曲别李英告诉我们 在马边,30岁以上的彝族妇女都会彝绣,在过去,制作彝绣服装是马边彝族姑娘出嫁的条件之一。因此,只要在设计上紧跟时尚,拓展彝绣产品销售渠道,彝绣保护与传承将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

 

 

回访小组在肯定了2名学员的创业做法的同时,鼓励他们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彝绣技艺和技艺水平,争取成为高级别的非遗传承人。建议她们召集并培养大量优秀的彝绣从业人员,把彝绣事业做大做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带动马边姐妹,创造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

 

特别的内江夏布绣

 

8月14日,回访小组来到内江,回访夏布绣学员李琴等人。内江市妇联对夏布绣的支持力度大,把大量经费用于夏布绣,并设立了专门的夏布绣秀坊,供内江地区居家留守妇女学习夏布绣,并创作夏布绣作品。她们相互学习、交流,比一个人在家里绣进步大得多。

 

 

内江夏布绣以内江地区所产的夏布为刺绣材料,以张大千书画作品为刺绣内容,并积极派学员到相关高校学习提高。目前夏布绣具有一定规模与特色。夏布绣以礼品、装饰品为主,生活用品相对较少。

派到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习的几名学员,进步非常大,目前已经成为内江夏布绣的骨干力量。学员们都认为刺绣配色很重要,需要增加色彩课程的学习。同时,他们不擅长双面绣,希望有机会可以再次到学校学习双面绣技艺。学员还反复强调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培训老师的敬业精神和耐心细致,培训结束后,老师们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为学员们解决刺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回访小组经与夏布绣学员、内江市妇联交流,了解到夏布绣存在以下问题:1.夏布绣产品种类少,目前主要是礼品类。2.夏布绣产品针法不够细腻,颜色不够鲜亮,有改进的空间。3.销售平台缺乏,积极效益不乐观。

回访小组针对夏布绣的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议:1.将夏布绣拓展到生活用品,比如箱包、服装及家庭软装等。2.增加夏布绣从业人员专业学习提高的机会,多外出交流参观,吸收其他绣种的优点,改变在配色和针法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3.加强与知名服装与其他轻纺企业的合作,开发设计出适销对路的夏布绣生活产品,开辟多条销售渠道,以旺盛的销售市场反推夏布绣的保护与传承。

 

 

回访小组通过对绵竹年画、乐山嘉州绣、峨边彝绣、峨眉刺绣、马边彝绣及内江夏布绣学员们的回访,了解了学员的近况,深度走访了他们所在企业与其他组织的刺绣发展情况,收集了学员需求、面临的问题、对非遗培训的建议以及对未来刺绣事业的设想,提高了“文化部、教育部非遗研修研习计划”培训效果。学校要仔细整理、分析回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一步优化非遗培训方案,细化非遗课程内容,搭建多个非遗平台,充分满足非遗从业人员的要求,为推动我校进一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应用创新工作奠定基础,为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履行高校应尽的职责、发挥高校应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