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 | 世界遗产建筑被偷偷改色?修缮式破坏不能屡屡重演

30.07.2023  15:11

  近日,世界自然遗产地贵州梵净山的金顶建筑外墙维修后疑被刷成粉红色,引发社会关注。相关视频显示,梵净山金顶释迦殿和弥勒殿外墙被涂成了红色,而此前这两座殿颜色为灰色。针对这一情况,铜仁市委、市政府成立调查组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查,景区管理公司在未完善手续的情况下擅自改变墙体颜色。梵净山管理局履职不力,对有关问题失管失察,造成了严重社会影响。对此,多名责任人被调查处理。(7月30日 新华视点)

  缘何外墙维修后呈现出粉红色,原因暂未可知,有待权威部门调查结果。世界遗产建筑的保护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根据住建部《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第十八条规定,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应当严格保护,不得随意改变或破坏。可以明确的是,擅自改变墙体颜色,这不是维修而是破坏,会影响遗产建筑的价值与意义,其危害不可估量。

  这种“修缮式破坏”的情况并非个别现象。2018年8月,有媒体报道四川安岳石窟造像的佛像被人用彩色油漆“修复”,原本古朴端庄、精妙绝伦的佛像被彩漆刷得大红大绿、艳俗无比,让人不忍卒视。当地权威机构回应称,被刷油漆的佛像为1995年当地群众聘请工匠“重绘”,有关部门知晓后即予制止。

  此外,还有一些景区片面追求门票收入,擅自改变遗产建筑的外观或造型,刻意炮制所谓的“网红景观”,导致文物遭受不必要的损害。一些文物被“修复”之后,更是失去了它们原有的价值,甚至导致不可挽回的文化损失。

  文物保护工作的本质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不是为了谋求经济利益或者满足游客的消费欲望。只有尊重历史和文化,才能够真正地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得以永久保存下来。

  对于这种修缮式破坏,应从多个角度进行反思。首先,有关责任主体需加强对世界遗产建筑的保护意识,认识到这些文化遗产的珍贵性和重要性。尽管国家和地方都加大了对文物的保护力度,但文物保护遭遇“野蛮施工”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本身就说明保护意识仍有待加强。

  其次,景区管理方需要具备专业的保护和维修能力,以确保遗产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既然要“修旧如旧”,对“”本身就要有深刻的认识。为提升这方面的能力,一方面要加强维修保护技术的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加谨慎地进行修缮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与专业的文物保护和修缮机构的合作关系,借鉴其专业经验和技术,确保修复工作符合专业标准和规范,避免对遗产建筑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应该看到,针对那些恶意或过失损毁文物的行为,单纯责令停工或处罚可能不足以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对此,文物主管部门还应依据刑法规定的故意损毁文物罪或过失损毁文物罪进行追责,以儆效尤。

  据最新消息,专家组已抵达现场指导维修工作,使建筑物得以尽快恢复原貌。这件事情再次提醒我们,文物保护是一项具有高度专业性的工作,需要平衡众多因素。文物管理和保护单位应保持基本的敬畏之心,遵循“现状保护和最小干预”的原则,尽可能保存建筑现状风貌,让子孙后代能够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文化遗产,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孔德淇

  上游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编辑:龙春晖

  责编:李洋

  审核: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