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启动荔枝道大型考古调查 杨贵妃吃的荔枝来自哪里

06.02.2015  12:51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代诗人杜牧形象描绘了唐玄宗为满足杨贵妃快马加鞭运送荔枝的情景。运送荔枝的“荔枝道”在哪里?如今还有哪些遗存?在唐代,荔枝怎样“保鲜”送至长安?日前,为配合蜀道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为期20天左右的荔枝道大型考古调查正式启动。根据省考古队的工作进程,记者大胆猜想了此次调查可能揭开的秘密。

    猜想一:贵妃专供荔枝园可能在涪陵

    《新唐书》曾记载:“妃嗜荔枝,乃置驿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相传,唐玄宗专门从当时的涪州(今涪陵)经开江、宣汉等地至长安(今西安)修了条运送荔枝的道路。但杨贵妃所食荔枝,真的就来自涪陵吗?

    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给杨贵妃进贡的荔枝产地,一直有岭南和涪州两说。著名历史学家严耕望在《唐代交通图考》中考证,“白居易说荔枝采摘三日而色香味俱变,审度当时交通条件,由岭南发驿至京师,绝不可能保持新鲜,故若欲及新鲜享尝,则由涪州飞驿,较为合理。且杨贵妃幼长于蜀,所尝当为蜀产,亦增加驿自涪州之可能性。”历史上,苏轼、范成大等诸多文人学者,都倾向于此说。

    【考古重点】此次考古调查,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是结合各方线索,争取能对这片古蜀道的现存历史遗迹调查摸底,希望能发现蛛丝马迹。

     猜想二:荔枝道可能是古代“高速公路

    要让荔枝3日送达,在古代“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能保障吗?达州市相关文史人员在考查时,发现这条古代“高速公路”设计颇具匠心,荔枝保鲜很可能不是文学的夸张。“仅万源境内现存的荔枝道遗址,就有鸡公寨、竹筒沟、化米梁等。”万源文管所副所长张霞告诉记者,鸡公寨的荔枝道蜿蜒于悬崖边际,为免驿马“车速过快”翻下悬崖,古道边上有大石条砌成的“拦马墙”。此外,古驿道还有提供供给的驿站。

    在化米梁附近,还有保存完整的古代喂马的饮马槽。这些饮马槽,就在古道边的大石板上凿成,而距槽不远处还凿有圆孔,钉入木桩拴马。化米梁下的衙门坪,传说是专为管理护送荔枝工作而设置的衙门,围墙依稀可辨。而为节约“快递”时间,驿使每至一站便提前摇铃提醒继任者准备。如此大动干戈,才有了杜甫“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的讥讽。

    【考古重点】在万源之外还有哪些古道路、古驿铺等遗存,便是考古工作者这20天的工作重点。

    猜想三:古题刻可能帮助荔枝道“验明正身

    对考古工作者而言,荔枝道有史料记载是一回事,但如果能找到相关题刻作为佐证,显然更有价值。

    张霞透露,万源通天观峰顶,距地面5米的青砂崖壁上,有一处“”字石刻。石刻不远处的3块碣形碑,则有“嘉庆九年(1804年)”“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民国·菖·菖年”字样。在古道上还发现另一碣形碑,高1.67米、宽0.7米,从上至下阴刻楷书大字“张大老人德政”。考古工作者从这些题刻的内容中,能够追溯到这条古道在明代就已经存在。而它是不是在唐朝就有了尚需更多题刻提供佐证。

    省考古院相关工作人员则表示,修筑“省际”公路在古代是浩大的工程,因此朝代更迭也往往会沿用原有官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荔枝道是蜀道的一部分,其详尽数据,至少可以丰富四川境内蜀道的文化遗存,为蜀道冲击双遗产并且展开文物保护提供依据。

    【考古重点】寻找证据,探究荔枝道是否就是当年唐玄宗开凿的。(记者 吴晓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