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疑似“奇葩证明”,怎么看怎么做?

22.09.2015  09:21

近段时间以来,大量关于“开证明”的投诉汇集到川报民情热线、问政四川等平台——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阮长安)“证明你妈是你妈”“证明你是你”“证明你还活着”……关于各类“奇葩证明”的疑问和吐槽,一直是个热点。近半年来,四川日报民情热线(028-86968696)、问政四川等平台共接到各类关于“奇葩证明”的投诉近200条,高居投诉榜前五位。

怎样判定要开的证明是不是“奇葩证明”?被要求开具“证明”时,办事的人应该怎么做?遇到其他单位要求出具不合理的“连环证明”时,部门应该怎么应对?连日来,民情热线记者多方采访,为大家带来“奇葩证明”的应对策略。

先查法律依据

证明“你是你”有些也合理

若有单位要证明“你是你”,这是否属于“奇葩证明”?答案是:不一定。

最近,乐山市犍为县朱女士便经历了这样一件事,她致电本报民情热线反映,她和老公准备离婚,但发现结婚证上的身份证号码和老公本人身份证号码不一样,甚至连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也不一样,当地法院要求先证明“你老公是你老公”才行。

四川法银律师事务所律师蒋韬认为,这种情况下,法院要求“证明你是你”其实并不奇葩,“身份证号不一样,名字不一样,法律意义上讲,不能认定是同一个人,这个案例中,当事人要先证明结婚证上这个人和现实中的丈夫是同一个人。”蒋韬给出建议——重新补领结婚证,更正结婚证上的身份证号码和名字。

同样的疑惑,成都双流华阳的周女士也遭遇过。她前两天去成都一家邮政所领包裹,结果发现包裹上的名字与本人身份证上不一样,属于同音不同字,邮局工作人员说不能领取包裹,需要她去小区物管开一个证明,证明收件人就是她本人。“这算不算奇葩证明?”周女士问。

中国邮政11183客服人员解释说,这样做并不奇葩,是依法办事。按照《邮政法》的要求,包裹要按照封装上的名址递送给特定个人或单位。如果是收件人自取包裹,他们要核对收件人姓名和身份信息,如果不一致的,确实不能领取包裹。

蒋韬律师建议:对个人而言,当办事遇到一些疑似“奇葩证明”时,不妨多问一下经办机构“办理这些证明的法律依据”。对政府部门而言,法无授权不可为,遇到没有法律依据的“奇葩证明”,申请人可以拒绝开这类证明。

真遇“奇葩证明”

你可到这些部门咨询和投诉

但现实中一些部门死抠“证明”不放,没有“证明”可能就办不了事,群众应该怎么办?

省政协委员、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原主任牛建平建议,这种情况下,申请人可找当地法制办咨询或投诉,查看行政机关“要求开具这个证明”是否有合法性;也可找编制办咨询或投诉,确认主管部门是否有权要求开具这项证明;可到各地政务服务中心咨询或投诉,看是否属于部门乱作为、不作为;还可到监察部门投诉,必要时可启动问责程序。

“最便捷的咨询、投诉方式是网络或电话,政府各部门都有官方网站,上面都有投诉电话或领导信箱;当事人也可以拨打全省统一的行政效能监督举报电话96196投诉。”牛建平提醒说,如果是四川老乡在外地遭遇“奇葩证明”,需要找事发当地相关部门投诉。

对于一些部门来说,现实中也经常遇到各种“奇葩证明”,会被要求开具一些本部门无法开具或者不能开具的证明,这种情况下,部门应如何应对?

牛建平认为,“依法拒绝开具”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中并不建议“一刀切”,而应根据实际情况,服务群众的基础上,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能开尽量开,尽量满足群众需求;实在不能开的,也要给群众说清楚如何解决、要找哪个部门去解决。

比如,最近一些相关部门依老百姓申请而开具了“奇葩证明”,但同时也公开批评索要证明的部门“故意刁难群众”。牛建平说,应该为这样的部门和单位点赞,这是一种进步,既彰显了服务理念,又对另一些部门不合理的要求做出反驳。

彻底解决“奇葩证明”

探索公民信息一卡通制度让数据多跑路

国家行政学院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王满传认为,当前“证明”过多过滥,一个重要原因是审批事项太多,此外,一些原本应由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核实的信息,但同级职能部门之间却互相推诿。简言之,就是要审批的事项很多,可谁也不愿担责。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认为,“奇葩证明”这么多,说明简政放权还有空间,各级政府部门有必要结合简政放权的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地对需要当事人提供的材料事项进行梳理,能免的就免、能简的就简,从源头上减少对证明的需求。

如何减少证明?据介绍,国家顶层设计上已有新动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到要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统一共享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相关方面的实名登记制度;促进信息共享,探索建立公民所有信息的一卡通制度。而在减少证明方面四川已经有一些尝试,比如行政审批中的多部门在政务中心平台上的“串联审批”“并联审批”制度设计,群众能一站式办理多项事务。

“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将有助于解决证明过多过滥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认为,只有让数据多跑路,才能让百姓少跑腿,在解决好安全性和个人隐私保护的基础上,组建全国统一的个人信息数据库,才能彻底解决“奇葩证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