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模式”全国推广 1.35万户小微企业画信用“像”

11.09.2015  12:33

本报制图/卢浩

“遂宁模式”在全国推广,四川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走在全国前列

核心提示

从2006年起,遂宁市启动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2014年,人民银行将遂宁确定为全国首批、我省首个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

为解决融资难,人行遂宁中心支行牵头搭建“一库两网一平台”,为小微企业画“信用肖像”,同时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查询平台。

遂宁市以信用为导向,促进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44个部门联合开展“守信红名单企业”评选,为红名单企业提供便捷、优惠贷款等22项政策支持。□本报记者 李龙俊

在2014年捧回“守信红名单企业”招牌后,四川蓝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为民就将牌子放在办公室陈列柜最显眼处。

“这块牌子值钱哦,遂宁市商业银行等多家银行给我们贷款利息优惠,去年以来已经累计节省贷款利息50万元!”李为民表示。

从2006年起,遂宁市启动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2014年,人民银行将遂宁确定为全国首批、我省首个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遂宁推出包括小微企业“信用肖像”、评选“守信红名单企业”等举措,被人民银行评价为“遂宁模式”。今年7月,人民银行总行在遂宁召开现场座谈会,向全国推广“遂宁模式”。

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全省推广“遂宁模式”过程中,其他市州并非一学就灵,这是为何?

缘起

融资难,引出小微企业“信用肖像”

“催猪不吹牛”,这是遂宁通霸饲料公司曾经的广告词,董事长段吉良因此成为业内名人。但在2008年前,通霸饲料没有银行贷款,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规模始终上不去。2008年遭遇行业寒冬,行动不便的段吉良坐着轮椅到人民银行遂宁中心支行,急寻贷款支持。“以他当时的情况,哪家银行也不敢放贷!”人行遂宁中心支行负责人杨屹东介绍,“他是典型的小微企业做法,口袋账,拿不出报表,企业信用形象是模糊的。”

通霸饲料遭遇的融资难题在小微企业中很常见,人行遂宁中心支行做过一个调查:2008年,遂宁有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仅380多家,占当时遂宁小微企业总量不到5%。

随后,银行专家帮助段吉良理顺企业账目,提供金融培育。随着企业各项信息逐渐明晰,来自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的1750万元贷款随之而来。有了钱,通霸饲料发展迅速:2008年营业收入700万元,到去年营业收入超过5800万元。

2011年,人行遂宁中心支行牵头启动“一库两网一平台”建设,开始更大规模地为当地小微企业勾勒信用形象——即建立信用档案。“一库,即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相当于全市小微企业的‘信用肖像’。”杨屹东介绍,数据库里搜集了企业30大类,330项信息,包括企业营业收入如何,水电气费是否按时交纳,是否拖欠员工工资等,企业信用形象一目了然。截至今年7月末,遂宁市为1.35万户小微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

遂宁信用网、遂宁金融网、融资对接平台即“两网一平台”,起到信用信息发布、融资对接作用。截至今年8月,221户企业通过对接平台融资近34亿元。“守信红名单企业”评选,则是遂宁的创新作法。来自环保、工商、银行等单位的44位专家,“一票否决”制评选红名单企业,获评企业能得到包括金融、行政等22项扶持政策。截至今年上半年,遂宁市107户“守信红名单企业”中,有95家企业共获得72亿元贷款,利率较遂宁全市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企业节省财务费用8700万元。

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也推动了企业融资,自2011年以来,遂宁市内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9%;2014年全省金融生态环境测评中,遂宁市综合排名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