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向山间总是情 遂宁市大英县近三年农发水保建设纪实

02.03.2015  01:36
一场喜雨过后,川中大地洋溢着绿意,大英县农发水保项目区处处充满生机。山上,树木成林,葱绿逼人;山间,经果林成片,果香四溢;山下,一条条水泥路直通院户,标准的农田耕作道贯通田间地头,星罗棋布的塘、池、凼波光粼粼,鱼儿戏水,鹅鸭翻腾;纵横交错的排灌渠宛如一条条玉带环绕在山乡农村。   新机制新目标推动项目建设   大英地处川中丘陵,多少年来,人们的刀斧向大自然无尽索取,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人为的破坏造成林线后移,植被减少,境内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滑坡、洪涝灾害时有发生,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竟达362.9平方公里,其中:轻度流失129.32平方公里,中度流失182平方公里,强度流失50.77平方公里,土地侵蚀总量126.66万吨,每年被雨洪冲走的土层就有500多万方,损失土壤肥力达0.4万吨以上,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着大英的发展。 近年来,为加快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推进农综水土保持建设,大英县委、县政府站在确保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水环境安全的高度,响亮提出“治一方水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园”的工作目标,全面组织实施农发水保建设。针对2009至2011年农发水保项目投入少,任务重的实际,大英县切实转变思路,探索创新工作机制,破解制约水保项目效益发挥小的瓶颈。县委书记谢代银,县长刘辉,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杨文彬,县府副县长朱俊华多次召开专题会、联席会,解决治理中的大问题,确保项目实施。在农发水保治理现场,县委、县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积极整合涉农项目,实行连片治理,达到了整体推进的目标。县水务局局长夏军如介绍:“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中,大英县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既抓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也做好了预防监督执法。随着人们的水土保持法律意识、国策意识的增强,大英县人为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县水保工作真正走上了依法防治的轨道。”。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大英县主动强化“五个创新”,推动农发水保效益发挥。一是运作机制创新。实行水保与涉农项目捆绑,形成一盘棋,但分工负责,共同打造,各尽其责。二是建设机制创新。采取“群技结合、政府主导、以奖代补”系列建设方式。三是投入方式创新。将科技推广费集中投入甜橙基地、营造水保林、栽植经果林,在封禁管理中壮大生态型收入。四是资金管理创新。项目资金由财政统一管理,严格执行报账制和资金支付办法。工程竣工后,三方核实工程量,实行民工工资“一卡通”支付,杜绝资金挪用挤占,达到专项专款专用。五是服务“三农”创新。把水土流失治理同新农村建设、环境治理进村庄相结合,大力开展庭园水保,充分调动老百姓参与水保建设积极性。通过新机制引导项目实施,实现“五个一”的目标,即房前一条护坎、一条排污沟,房侧一亩经济园,房平一条院户路,户(联户)一口微水池,既净化院户环境,又促进了水保产业持续发展。   强民生強引导发挥规划效益   为动员群众参与、支持农发水保建设,大英县委、县府不仅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而且在宣传上做到持久不懈,增强了广大群众治山治水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县财政农发办、县水务局多次组织专业人员,深入项目乡镇、村组,以图片展板、群众会议等形式,宣传水土流失的严重危害与水保治理的重大意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动员群众积极投身水保工程建设,赢得了民心。 大英在农发水保工程规划期间,坚持把项目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充分了解民情、尊重民意,严格按技术要求科学编制《大英县农发水土保持项目可研报告、初步设计报告及实施方案》。按照“山顶荒坡水保林,山腰陡坡经果林,坡脚缓坡坡改梯,坡面水系全配套,乔灌林草一起上”的综合治理方略,注重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与改变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与改善新村环境、改善生态质量,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增加群众收入等有机结合,从而求得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过去这儿的山光秃秃的,一下雨,泥沙冲下来毁坏了不少庄稼,农发水保治理后,这座山变绿了,植被更好了。”顺着村支书陈俊手指的方向放眼望去,一片绿葱葱的茂密山林位居村后,浩瀚的翠色不着边际,山脚下栽植的新果树长势喜人。据陈俊介绍,这是该村瞄准当前无限潜力的桃果市场,引进的特种黄桃,发动群众利用山脚下的水保护坡地,种植果树200亩,预计今年底出售,可为村内带来经济收入70多万元,人均增收74元。卓筒井项目实施前,大英县民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山上剥了皮,田里沙压泥,河床平了堤,塘库被淤积”;实施治理项目后,顺口溜变成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层层梯田绕山转,条条道路到农田,林草错综布山间,沟渠成网能灌排,三跑土变三保土,望天田成灌溉田,地埂利用不空闲,粮食增产钱增收,山清水碧春常在,和谐安康庆丰年。” 三载耕耘,累累硕果。三年来,大英县农发水保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17平方公里,坡改梯373.4公顷,栽植经果林387.8公顷,实施封禁治理793.4公顷,水保林19.6公顷,保土耕作2739.5公顷,整治塘坝10座,建排灌渠7.5公里,蓄水池40口,沉沙凼185个。完成土石方16.3万方,群众投工19.4万个,完成投资702.25万元;陆续建成了以坡耕地改造为主的农业生产体系, 以沟、池、渠、凼、路配套为主的坡面防护体系,以联合业主发展经果林为主的农业产业开发体系,以封、育、植、管为主的生态防护体系,项目建设经山、水、田、林、路、园,沟、凼、池、渠、堰全方位综合治理,坡改梯工程把“三跑土”变成了“三保土”,人均粮食产量超过654公斤,比治理前增长15%,促进了农业发展;坡面水系工程能蓄、能灌、能排,新田新地防旱、防洪、防涝,各类措施年增拦蓄径流量311.97万方,年拦蓄泥沙量达8.13万吨,有效遏制了项目区水土流失。因为实施封禁治理、营造水土保持林,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7.4%提高到30.2%,美化了乡村环境;便民路工程延伸至每家每户,连接着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管理民主。经济果木林的发展,使项目区村民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 3116元增至3174元,高出非治理区15% 以上,促进了新农村发展。

    自2009年国家农综水保项目落户大英,经过三年努力,形成了项目区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找票子的良好格局,初步实现了暴雨不成涝、久旱不成灾、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过去男愁娶媳、女怕进村的现象不再复返,文明、安全、富裕促进了治理区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当地干部群众感慨地说。大英水保成绩是可喜的,未来是艰巨的,通过持续总结经验、创新机制、开拓奋进,牢固树立科学发展、人水和谐理念,明天的天会更蓝、山会更清、水会更绿。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李  
全国首家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在成都挂牌成立 并面向全国发布课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都重点抓好公园水利厅
我省结束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金沙江堰塞湖险情变化,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八)
    14日10时,堰塞湖水位较最高值下降超30米,坝前水深约25米,蓄水量约0.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七)
    截至13日19时,堰塞湖水位(波罗站)2916.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