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八旬“副县级拾荒匠” 拾荒8年变废为宝助学

05.03.2014  11:29

图为刘图恥到乡村学校看望贫困学生。(图由遂宁市卫生局提供)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一位8旬老人便背着大桶包穿梭于遂宁市大街小巷开始“收荒”。到了上班时间,他便到遂宁市卫生局、血站及当地几家大医院办公室,出来时包里满是矿泉水瓶和废旧报刊、纸板等,包里的“废物”经过老人的手后都“变废为宝”,换成了一册册图书……

这位老人名叫刘图恥,曾担任原遂宁县(现遂宁市)卫生局副局长、遂宁市人民政府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副县级)等职务。8年来,他行了万里路,回收了上万斤旧报纸,变卖了近3万的现金,换(买)回了1万多册图书,支持建立农村小学爱心读书室5个,村卫生室阅览室2个;救助孤残留守儿童6人,贫困残疾老人4人,送给帮扶资金6500余元……

收荒换书建起5个读书室

2005年,刘图恥回安居西眉老家,途经骑龙山村小学看到,教室光线昏暗,孩子下课后没事做就爬树、玩泥巴。他后来了解到,整个村小除了课本,一本课外书籍都没有,下雨时,学校操场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于是,刘图恥萌发了改善校园环境,建立图书室的念头。为帮助学校把操场和教室的烂泥路面全部硬化成水泥地面,刘图恥从妻子治病的钱中拿出5000元。建立图书室面临大难题,刘图恥意识到,用自己有限的退休金购买书,显然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许多单位都有废旧报纸,何不回收废旧报纸,再用废旧报纸给娃娃换图书?”一个单纯的念头让刘图恥踏上了他的爱心助学之旅。面对退休金不高、老伴身体不好的现实,他决定通过收废品捡破烂来换钱,只为了更好地扶贫济困,捐资助学。

几年下来,刘图恥回收了万余斤旧报纸,换(买)来了上万册图书,大桶包背坏了6个,如今,他支持建立起了5个农村爱心小学读书室。

爱心帮扶赢得他人敬重

刘图恥回家乡时,走访乡亲,主动帮助五保户老人。2009年2月20日,他一早就背着礼品往骑龙山村赶,为他们送去10盒酸牛奶、200个蛋糕、70盒蛋卷、10盒五香豆腐干以及一些衣服。2009年重阳节,他背着礼物到村里看望五保户老人,用他的热情和乐观的情绪感染着那些老人。

复桥镇定宝寨村的贫困残疾人席秀兰患类风湿,手、脚关节已经变形,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十分困难。刘图恥多次给他送去衣服、现金和粮食,还给她送去一台14英寸的彩电。

爱心助学期间,刘图恥结对帮扶了4个留守学生(安居区三联小学杨娇、叶巧,西眉镇桥庭子村小学奉遂、奉倩),除定期给他们送书送钱外,2011年春节,为每人送去了一本《启迪》杂志、60元压岁钱、一封鼓励的信。收到新年礼物的孩子们特别感动,已读初中的叶巧打电话说:“刘爷爷,我会好好读书,长大了报答你。”杨娇在信中写道:“今后我长大了,一定会像刘爷爷那样,去帮助其他像我这样的人……

目标

只要身体允许将把爱心事业延续

八年前,刘图恥给自己定下了一个“10万工程”的目标,即:行程1万公里,捐赠1万5千册图书,捐赠3万元,捡2万5千个饮料瓶,收2万斤报纸废物。昨日,当记者见到刘图恥时,他笑着告诉记者,这个目标已经在去年得以实现,如今他又给自己定下了一个“12万工程”的目标,“我希望能够在今年底实现。

今年春节,刘图恥又去到乡下慰问了8名孤寡老人,给他们每人带去了一件牛奶以及60元慰问金。今天六一儿童节刘图恥还计划在遂宁某所学校开展读书活动,在校园宣传雷锋精神,“今年重阳节,我还会延续去年的方式,到贫困山区给孤寡老人们组织一场坝坝宴。”81岁的刘图恥在告诉记者时,脸上溢满了幸福,他说只要身体允许,自己会把爱心事业一直做下去。(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陈璐)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中央政治局同志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