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锋区: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之精神攻坚脱贫摘帽

11.01.2017  19:06

 

(记者 黄姝颖)走进广安市前锋区的行政办公大楼,有着我们想象不到的简朴。据前锋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办公楼是租用一个企业的,办公用房非常紧张,多数一个办公室就是一个部门。对此,记者有些不解。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试图给大家找到了答案。

据介绍,广安市前锋区设立于2013年2月,是四川省最“年轻”的行政区之一。建区之初,基础差、底子薄,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集中连片贫困尤其突出,贫困人口3.99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3.2%。

扶贫攻坚脱贫摘帽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借鉴,只能摸着干、探索干,一些举措需要边探索边完善。前锋区作为四川省2016年率先脱贫摘帽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精神,把脱贫摘帽作为头等重大的政治责任,以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群众真抓实干,推动扶贫脱贫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确保率先脱贫摘帽、勇当全省标杆。

以人为本,让发展更有温度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让发展更有温度、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是共享发展的理念和情怀,也是以人为本的要求和体现。消除贫困、全面小康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贯穿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前锋区把脱贫攻坚摆在唯此为大的突出位置,立足于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着眼于解决贫困群众吃穿住行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真扶贫、扶真贫,顺应了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强烈意愿,满足了贫困群众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迫切需求,因而有力地激发了群众参与致富奔康的热情,凝聚起了发展合力,确保了脱贫攻坚首战首捷。

率先垂范,当好脱贫攻坚“排头兵

前锋区作为建制新区,区委区政府宁愿政府过紧日子,也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坚决不新建办公大楼,勒紧裤袋将三分之一的财力投入脱贫攻坚,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担当。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12+6”条块结合的责任体系,倒逼责任落实,有效解决了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找到了落实任务的有效途径,为推动脱贫攻坚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区委区政府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各级责任主体从严从实落实责任,积极投身脱贫摘帽的生动实践,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脱贫奔康,真心实意为群众纾困解难,全区上下形成了念兹在兹、倾情倾力冲刺脱贫摘帽的良好格局。

授人以渔,激活精准扶贫“造血干细胞

古人云:“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与渔,终身之用。”要想彻底改变贫穷的面貌,到2020年让贫困群众如期脱贫,仅靠“输血扶贫”是远远不够的,物质帮助只能解决一时,只能治标,所取得的扶贫成绩往往都是昙花一现。前锋区坚持扶贫与扶志并重,始终把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关键环节,致力营造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的脱贫氛围,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创新“小额贷款+创业培训”模式,出台贫困对象自主创业扶持政策,给予1-10万元创业奖励或创业担保,全程提供项目推荐、创业指导、政策咨询等创业服务,鼓励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自主创业,彻底改变“我贫穷我光荣”以及等靠要等思想,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凝心聚力,形成合力啃下扶贫“硬骨头

脱贫攻坚是全国各地在“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要完成好这项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离不开你、我、他的全员参与,务实行动。前锋区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发动一切力量,将扶困帮穷延伸到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领导包片、部门包村组、干部包农户”方式,31名区级领导、148个省市区级单位、3875名干部职工与94个贫困村、759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创新开展“九个一帮扶”、“百企帮百村”,通过结对帮扶、村企联姻、爱心连户,形成了人人参与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关心扶贫的扶贫格局,有效解决了脱贫攻坚势单力薄、资源不足等现实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普共举,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何以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前锋区给出了答案,坚持特惠与普惠共举、共享发展理念,既关注贫困村户,也不忘非贫困村户。在精准帮扶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的同时,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方式,把安全住房、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等政策覆盖全区所有群众;村文化室、卫生室、农民夜校、广播室、电商平台、农家书屋、通村公路、通信网络、集体经济实现全覆盖;通过推进城乡学校建设、建立城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优先配备补员乡村教师、成立爱心基金,实现每个乡镇均有1所达标中心校、1所公办幼儿园,贫困学生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中职)教育到高等教育帮扶实现全覆盖,让全区群众共享脱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