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频频毁约应届生

04.06.2022  09:44

  如果只有扩张“野心”,没有社会责任“良心

  就可能会对新造车企业乃至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口碑造成极大的挫伤

  造车新势力频频毁约应届生

  继理想汽车被传出毁约应届生的消息后,同为造车新势力“顶流”的小鹏汽车也紧随其后,被曝毁约20余名应届生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截至发稿前话题阅读次数已经超过1.7亿。

  据爆料,广州一位大四生去年通过校招获得了小鹏汽车发放的offer,随后与该公司签署了就业协议。但今年5月,公司招聘人员称因为业务调整不能提供就业岗位,将按照就业协议赔偿违约金5000元。据悉,被毁约的学生超过20名。

  对此,小鹏汽车回应称,由于部分部门岗位调整与绩效优化,涉及了少量应届毕业生和相关员工的调整,会继续沟通,妥善处理。

  手握胜券、高枕无忧半年后突然成为就业“难民”,而今年就业形势又如此严峻,这5000元赔偿远远无法熄灭毕业生的怒火。

  一周前,理想汽车刚刚经历一轮相似的“问责”,其回应的理由也同样是业务架构调整。

  “春招结束了,这些学生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人力资源资深专家李海燕表示,这对学生和雇主品牌,都将造成很大影响。

  如今回头看去年9月的造车新势力“抢人大战”,恍如隔世。

  2021年“金九银十”招聘旺季,小米汽车大手笔从各家车企挖人的热度还没有消退,小鹏汽车策划的“探索者计划”2022届校招发布会就以微综艺的形式刷屏。彼时小鹏汽车HR介绍的是:为了创造出更开放、创新的办公环境,小鹏汽车和诸多硅谷的互联网公司一样,在广州总部建了一个滑梯,从三楼滑到一楼只需要几秒。

  那时几家“顶流”造车新势力比拼的还有待遇。小鹏汽车给出的应届生税前工资在1.2万至1.6万元之间,13薪起步,最高15薪;蔚来汽车年终奖则在2~5万元之间,且包括入职的应届生在内,全员持股。

  对于应届生的争夺尚且如此,对行业内的骨干选手的挖角更是可见一斑。最疯狂的阶段,许多相关企业甚至连夜让员工签署“竞业协议”。

  但高度溢价的薪酬谁来买单?

  虽然互联网大厂裁员消息不绝于耳,谁又能想到,造车新势力这股招聘热潮会退得这么快。

  5月已过,今年的应届生再去找新的工作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比如只有应届生才能参加的校招早已结束。也就是说,被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公司重新推向市场的应届生,选择的余地几乎没有了。

  而就在5月13日,小鹏还在官方招聘公众号发文回顾“春季校园行”。而被理想汽车毁约的一位应届生称,在去年的校园招聘会上,理想汽车的HR告诉他们,这是理想汽车第一年校招,会认真培养每一位成功应聘的同学。没想到,好好培养的第一课,就是接受来自社会的毒打。

  新能源汽车以及自动驾驶、动力电池等相关产业近年来的火爆,是导致企业疯狂烧钱抢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以及行业内部整合加速,又使得此前迅速扩张所带来的问题更快地暴露出来。

  理想汽车2018年时员工还只有1593人,2020年底为4181人,2021年底则升至11901人,三年间增长了近十倍。截至2021年底,小鹏汽车员工数量超过1.39万人,2020年底这一数字还是5084人。

  人员增加带来的成本攀升惊人。理想汽车财报显示,2021年职工薪酬总计34.8亿元,同比提升237%,人均薪酬成本超29万元。小鹏汽车销量和营收暴增但也止不住的亏损。从2018年到2021年,小鹏经营亏损分别为17亿元、37.8亿元、42.9亿元和65.8亿元。

  而这仅仅是整个造车新势力行业的冰山一角。2022年以来,“芯片荒”迟迟未解,电池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市场消费意愿降低,都让造车新势力们愈发乏力。

  所以网络上也不乏另一种声音。

  5月21日,网上流传着一张疑似某企业家的朋友圈截屏。图片中的一段抱怨引发共鸣:“部分网民关心经济的方式是:企业可以破产,但不可以裁员;企业可以破产,但不可以加班。

  从传统汽车企业跳槽到造车新势力企业、见过多次“抢人大战”和“调整优化”的一位业内人士认为,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要有风险意识,如果只有扩张“野心”,没有社会责任“良心”,就可能会对新造车企业乃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口碑造成极大的挫伤。

   

责任编辑:祝加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