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通江统一战线:服务发展足印闪亮

12.02.2014  16:21

 

  2013,通江统一战线紧紧围绕“‘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和“三区一城”建设总目标,以汇聚力量服务中心为工作重点,以“共筑中国梦•统战在行动”为工作抓手,凝聚共识,服务大局,各领域统战工作取得新成就,留下了清楚闪亮的足印。

凝聚共识,万众一心共襄发展

——创新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展现统一战线正能量。“7.1”期间,通江县委统战部在红军广场举办“翰墨书写华夏情,丹青共筑中国梦”统一战线书画展,收到统战成员书画作品280多件,展出150件,印发《“翰墨书写华夏情,丹青共绘中国梦”系列书画》宣传单(册)10000份。在全省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十优”评选中,《“翰墨书写华夏情,丹青共绘中国梦”系列书画》获省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表彰的四川省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优秀宣传单(册)”(川委主题教育办〔2013〕31号)“十优”称号,并同时获得市委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表彰的“十优”“优秀宣传单(册)”称号。

  ——探索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三信”活动,培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通江县委统战部和县工商联党组通过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到沙溪王坪拜谒红军烈士陵园,到永安、两河口、空山、毛浴、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等地考察参访红军历史遗迹遗址遗物,进一步夯实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通过组织企业主相互参观外出考察,帮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开阔视野,提高发展能力,增强发展信心。不断深化“民企帮村”、“村企共建”活动。全县16家非公有制企业与联系村结成帮扶对子,落实援建项目15个、资金300多万元。大力引导非公经济人士积极主动为党和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积极主动参与光彩事业,为老弱病残捐款捐物、为教育事业捐资助学、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建设和谐通江添砖加瓦。

——扎实开展“转作风·惠民生”活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在第一轮“挂包帮”活动中,通江县委统战部联系永安镇郑家营村,统战部总结出了“面对面宣传,耐心释民惑;心对心交流,热心解民忧;点对点帮扶,尽心惠民生”的工作模式。第二轮“挂包帮”活动市县委统战部联系诺江镇七水村,先后10多次深入七水村,通过与村支两委座谈交流、召开坝坝会和走访座谈等形式收集民情,集中民智,提出了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城郊经济的三年发展规划和帮扶方案。积极开展送温暖行动,在“7.1”期间看望慰问困难党员12人,在春节期间看望慰问困难群众29户,送去“暖冬”棉被29床,春节慰问和发展资金5万元。

壮大队伍,党内党外共谋发展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进一步壮大。通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4号、省委16号、市委20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路径,培养建设了一支以全国人大代表(1名),省人大代表(1名),民主党派成员(2名),市、县两级人大代表党外人士(68名),市、县两级政协委员党外人士(170名),无党派人士、知识分子以及民族宗教港澳台人士为主,政治可靠、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党与非党合作共事领域进一步拓展。2013年年新安排党外实职领导干部10名,党外实职领导干部总数达54名,其中副县级4名,科级领导干部6名,副科级领导干部44名。在统战工作、民生工作密切相关和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县级部门安排党外领导干部33名,涉及部门33个,在两个重点镇安排党外干部担任镇长,在7个乡镇安排党外干部担任副乡镇长。全年有90余人次党外代表人士列席了县委、政府有关会议,29个工作部门聘请34名党外代表人士担任特约监督员,有156人次的党外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参加了县级部门和乡镇的政风行风民主评议。

——党外干部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建立了县委统一领导,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分管统战工作,县政协副主席担任统战部部长,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兼任组织部副部长的领导体制;形成了组织部、统战部共同制定规划、共同物色选拔、共同培养教育、共同考察人选、共同研究提名、共同督促检查“六个共同”的工作机制;完善了党外人士中心学习组的培育教育机制,把中心学习组办成培育后备干部的平台、党外实职领导干部学习交流的平台、党外人士建言献策的平台。2013年党外人士中心组学习会现场发言12人人次,书面发言40篇,编辑印送《通江县党外人士中心组学习会文集》120册。

培育主体,姓公姓私共促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两个健康”发展。2013年底,全县有民营企业1010家,比上年增加252家,个体工商户11089户,比上年减少161户,全县规模以上企业39个,其中民营企业36个,占92.3%,经济增加值实现43.5亿元,同比增长13.2%,占全县经济总量的53%,实现税收1.64亿元,占全县税收总量的68.3%。全县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38000人,代表人物70人。其中有省人大代表1人、市人大代表8人、市政协委员5人。非公经济已占通江经济总量的半壁河山,已成为安排就业转移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非公经济人士已成为通江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非公经济的骨干企业和自主品牌逐步形成。山霸王野生食品有限公司的《保健食品白珥金首乌银耳胶囊系列产品》,获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巴山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2013年中国全面小康特别贡献企业奖,其保种的青峪猪荣获四川省原种保护认证,正式纳入省级保种程序,实现了巴中市畜禽保护省级保种零的突破。三套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在上百个农民合作组织中脱颖而出,被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工商局、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六个部门认定为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光泰科技被中华全国供销总社认定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确定为大学生暑期实践基地。

——非公经济凝聚力向心力更加凸显。通江始终把引导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健康成长,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作为抓发展调结构的大事要事来抓。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见》和《关于建立通江县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等文件,构建了分管领导、职能部门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在“‘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暨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两项活动)中,18家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代表联合倡议“坚定理想信念、勇担社会责任、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美丽中国梦”。广大非公经济人士传承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勇担社会责任,“致富不忘国家、感恩回报社会”。相继涌现出“转型中国,低碳杰出贡献人物”张育贤(巴山牧业总经理)和省级“民族团结进步人士”马振友(罗村茶业董事长)、“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牟桄亿(山霸王公司董事长)等代表人物。一年来,爱心捐赠累计达20余万元,让社会看到了非公企业家的慈善爱心和社会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