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扶贫搬迁发力一万群众住新房

03.02.2016  11:28

 

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通江县至今仍有35884户120898人居住在边远高寒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和洪水淹没威胁区。为改善群众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通江县于2015年7月立项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项目资金从哪里来?为此,通江县委、县政府积极争取四川省农发行支持,实施“扶贫搬迁贷”,主要用于农村易地搬迁安置群众的住房搬迁和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

 

据悉,由通江县力迅交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向省农业发展银行承贷全省首笔易地扶贫搬迁贷款8亿元,贷款期25年,贷款利率为人行基准利率下浮20%。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项目实施主体在银行设立专用账户,独立核算,财政、扶贫等部门和银行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一期完成3000余户的搬迁安置

 

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通江县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危旧房改造统筹推进。目前,全县已注入财政资本金3.1亿元,加上省农发行发放的8亿元共11.1亿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一期建设项目。根据约定,省农发行将加快投放第二、三批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总额将达24亿元。

 

一期建设项目计划完成22个乡镇54个村3155户10476人的搬迁安置任务,其中安置贫困人口1764户6192人,通过回购34个安置点1355套、新建安置点20个1800套安置房,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一对一安置落户。

 

在搬迁方式上,对生态环境脆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洪水淹没威胁区的贫困群众,以社为单元,整体迁出;对分散居住在高山峡谷、洪涝灾害频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贫困群众,部分迁出。安置方式包括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

 

各工程加快建设

 

目前,通江县已投入建设资金7.15亿元,其中投入项目资本金1.81亿元,使用农发行借款3.78亿元。已回购安置房1355套172963平方米,完成房屋建设395套44610平方米;新建道路33.8公里,硬化道路15公里,建集中供水点2处,环线道路、供水管网、供电管网正在实施中;改建办公阵地2处800平方米,卫生室2处110平方米,安全饮用水、农家书屋等正加快建设。

 

以苟家坝村为例,全村共安置171户(贫困户16户),其中新建134户、改建37户,预计春节前主体全部竣工,6月底中心村全面完工。中心村新房原价1480元/平方米,政府争取资金补贴后为1100元/平方米。道路、绿化、附属设施等均由政府承担,还设有村活动中心、卫生室、便民中心、金融网点等。

 

贫困户苟安乐家的住房较偏僻,不通公路,生产生活用水条件差,房子存在安全隐患。2014年他家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村里为其制定的帮扶措施为移民搬迁。“以后再也不怕下大雨了。家里养了黄羊、母牛、猪、鸡,准备2016年扩大养殖规模。”苟安乐盘算着搬进新家后的好日子。(巴中日报 记者 王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