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四川通江建“三村党总支”重启脱贫攻坚信心

30.11.2016  04:06

  新华网成都11月29日电(王怡) 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致使村镇人口空心化,老龄化——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基层党建,凝聚人心,破解发展难题?

  近年来,四川省通江县铁佛镇在深溪子河西岸的黄嘴头、小岭子、熨斗山三个村(以下简称“三村”)建立三村联合党总支,将三个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和基层党建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激活生产力,铺开产业发展和新村建设,“河西三村”走出了因地制宜发展的新路子。

  在铁佛镇,记者看到,与场镇一河之隔的“河西三村”里修建起了医疗卫生站、便民服务站等公共基础设施,村民办事已不用再渡河。村民龚克培说:“以前办事要渡河去镇上,还不能碰上雨天,现在好了,不出门就能办事、治病。

  铁佛镇党委副书记向勇国介绍,“河西三村”此前因人口大量流出,党支部的功能已十分微弱,与其继续分而划之地在各村重建党支部,倒不如整合力量,靠“强弱村联姻,大小村挂靠,好差村互补”的办法建立联合党总支。

  河西三村基层党组织管理运行的模式是党总支领导三个村支委,因此向勇国还兼任党总支书记。他说,在村级党组织弱化的情况下,一个能协调统筹,站在三个村的角度考虑并争取项目、改善条件、服务群众的党组织就能强化堡垒,重聚民心。

  作为贫困县的人口大镇,铁佛镇要完成6000多人脱贫目标,其中“河西三村”就有800人。通过联建三村党总支,民心聚起来了,老百姓有了主心骨和动力,下一步,如何乘胜追击,打赢脱贫攻坚战?

  熨斗山村地处河西三村海拔最高处,适宜栽植青花椒。总支组织干部群众到周边乡镇的村社参观学习后,经过会议宣传发动,在熨斗山村和比邻的黄嘴头村部分社连片成块建设4500亩的青花椒园区。为解决资金不足,土地流转困难的瓶颈,发动群众以股份的形式参与到青花椒产业中来。在产业园区内需要民工时优先使用参股的群众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从而使传统上的农民变成了现代化的股民,盘活了资金、土地资源和闲散劳动力。

  小岭子村是河西三村的中心村,地势相对平坦同时土地较为集中。党总支带领村支两委干部发动在外务工的本地企业家。成功引回一名有经济实力的业主,全额投资1500万元建造集休闲观光、体验采摘的猕猴桃产业园区500亩。土地全部租赁,租赁出去土地的农民就近到猕猴桃园区务工,这样农民暨得到了土地租赁费用,同时就地务工解决了工资待遇。自己的土地公司种农民得租赁费,自己的土地自己种公司给工资。保障了利益,群众参与的积极很高。

  此外,党总支还专门联系在外务工的党员,介绍家乡建设情况,并请他们谈谈家乡建设的看法,并积极动员他们返乡创业,目前已有5名党员自筹资金返回到家乡当起了业主。

  通过整合现有资源,突出共建共享,创新产业建设方式,助推农村产权交易,加快土地连片流转,“河西三村”党总支鼓励农民以地入股,注重提升农民素质,使农民在向股民身份转变中得到实惠。

  从人口空心化贫困村到能自力更生的自主脱贫村,通江县“河西三村”崛起的背后,是基层党建创新工作的力量发挥。同样,这也印证了,贫困的农村要汇聚向善向上的强大正能量必须集中创新组织设置,基层党组织更是助推精准脱贫的中流砥柱。

责任编辑:吴俊凡 来源:新华网